红楼梦葬花吟诗词解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祖籍河北丰润,后迁至辽宁沈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 。自其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 。后因受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所牵连,产业被抄,迁居北京 。他早年过了一段贵族家庭的繁华生活 。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 。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 。性格高傲,愤世嫉俗,嗜酒健谈 。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
红楼梦葬花吟诗词解析



《葬花吟》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葬花吟诗词解析 《葬花吟》是《红楼梦》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是红楼诗词中的杰作 。
这种诗文结合的写法在其他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亦不少见,但结合如此紧密而非堆砌之作却是前无古人 。
如果没有《葬花吟》和《芙蓉女儿诔》,黛玉与晴雯的形象便大打折扣 。
脂砚斋对黛玉葬花十分欣赏,曾欲请人画出《葬花图》,但誓不遇仙笔不写,过了八年,虽遇到了善于描美人的余集,仍未画成,最终只能感慨“恨与阿颦结一笔墨缘之难若此”可见黛玉葬花之美丽动人,绝非一般画家能描绘得出的 。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