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翻译有什么技巧和方法?( 二 )


古诗文翻译、、、[注释] [榆关]战国时关名,在今陕西榆林东 。
诗中用以代指长安 。
[素]精白的绢 。
“束素”喻腰细软 。
[横波]指眼睛 。
[枯木期填海]即“期(望)枯木填海”,用精卫鸟衔西山木石填东海的典故 。
[青山望断河]即“(期)望青山断河” 。
华山、岳山本一山,挡住了黄河的水流,河神巨灵将它劈为两座山,让黄河水从中流过 。
诗句意为希望二山相合阻断河水,喻自己南归的愿望极难实现 。
“榆关断音信”是《拟咏怀》的第七首,抒写自己羁留异国不得南归的绝望心情 。
诗共十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层是开头两句,写自己远在北方,与故国音信断绝 。
用“榆关”代指长安,表明离故国遥远 。
一“断”,一“绝”写出了心中的孤苦和思念 。
第二层是中间六句,抒写自己身心交瘁的痛苦 。
先说听异国之乐而伤心,“胡笳”、“羌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 。
身处异国怀乡的南方人听到北地的乐曲,当然会落泪、断肠 。
次写自己因愁苦而消瘦 。
(这两句虽然也成对偶,但句式结构不同,前句意为纤腰减如束素,后句意为别泪损伤眼睛 。
)最后说离恨、思归之心终不会消歇,在痛苦的折磨中一天天衰老 。
这中间的六句意思相近,但由伤心而消瘦,由消瘦而衰老,程度在逐步加深 。
第三层是最后两句,借用书典,说明自己南归的意愿的强烈和难以实现的悲哀 。
“枯木期填海”,就是期望枯木能填平东海,用了《山海经》中的典故;“青山望断河”,就是盼望青山能阻断黄河,用了《水经注》中的典故 。
这两个典故的运用,有着多层含义 。
首先表现南归愿望的强烈,精卫鸟执着如一的精神是十分感人的,盼望华、岳二山重新阻断黄河也是大胆之想 。
其次,又暗示自己的希望怕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对于精卫填海,陶渊明早就说过:“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望青山断河也纯是幻想 。
但诗人明知极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却仍不死心,决不放弃这样的愿望 。
最后两句就表现了这种希望与绝望反复交织与更替的复杂内心活动 。
这首诗的前八句已从各个方面抒写了盼望南归的情怀,结尾的两句如果继续申说盼归之意,诗篇就难以感人 。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结尾既需要把全篇的感情强化、深化,又需要生发新意,令人产生回味不尽的感受 。
此诗结尾的二句用典抒情,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
(引自周明)我想看了上面的文字,你应该可以了解大意了 。
求怎么翻译古诗,有什么技巧吗 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 。
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 。
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
下同 。
)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