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钱江潮的诗句( 二 )


站在钱塘江边 , 一缕跌宕起伏的思绪犹如黄江琴那舒缓低旋、如泣如诉的二胡曲迎着滚滚而来的江水叠起又跌落;在如雷喷雪的音画里 , 伴着琴音 , 观潮者好像一下子跌入了远古时期的钱塘江人言子胥怒未消 , 怒气突兀干青霄 。
呼烟吐霜如山高 , 咆哮呼叱声愈嚣。
徘徊在历史的长廊 , 我们仿佛看到了伍子胥那不屈的身影踏波而来; 愿退两月之怒涛 , 以建数年之厚业。
历数斑驳的廊柱 , 耳边犹似听到了钱王射潮那凌厉呼啸的箭风俯瞰钱塘江 , 你不可不说 , 钱塘江就是江南一幅永不退色的历史画卷;眼望着大潮 , 你不能不认可 , 钱塘江就是江南一首永不磨灭的历史长诗 。
短短的一首二胡曲 , 应该说黄江琴把《钱塘江》的内涵已经表达到了极致 。
从那千回百转 , 幽空幽远的二胡声音里 , 我们仿佛看到了怀玉山脉的飞沙走石沿着大江飞奔而来; 从那荡气回肠、激波扬涛的琵琶节奏中 , 又仿佛再现了那些南宋浪遏飞舟的弄潮儿如条条蛟龙与汹涌澎湃的潮水搏击.钱塘大潮有着天下举世无双的雄伟壮观 , 所以 , 钱塘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今古奇观 。
如果说与之毗邻的西湖是一位娴情雅韵的淑女 , 那么钱塘江就是一条勇猛豪放的男子汉 。
八月十八 , 是它对世人展示其最具彪悍雄姿的一面 , 也是观潮者最惊心动魄的时刻:那时 , 当你身临其境 , 当时间越来越接近潮水来临 , 人群哑然 , 喧声渐敛 , 人们都翘首踮足的朝着一个方向 向着极远处的江面眺望着此时 , 目光所及的江面烟波浩渺 , 宽阔而深遂 , 就像一条神密莫测的时空隧道 , 在等待着王者的归来 。
等待 , 难忍的等待啊 最初 , 你只能听到极其细微的一丝低沉轰鸣;继而 , 你就会感觉似无数的千军万马正在叩击着大地;再听 , 远远而来犹如滚滚的春雷 , 沉闷、急骤而有力 , 渐渐直逼萧山钱塘大堤而来忽然 , 远远的天边闪现出一条长长的玉带 , 好似银练锁江 , 若隐若现 。
待银练渐行渐近时 , 骤时 , 天地之间便涨满了震耳欲聋的涛声和铺天盖地的狂潮 。
此刻 , 钱塘江的潮声与观潮者的喝彩声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 , 响彻云天、震撼大地、久久轰鸣耳畔 。
弄潮儿向涛头立 , 手把红旗旗不湿。
这是潘阆的诗句 。
至今 , 他仍是最能体现古往今来弄潮儿著名的句子 。
宇宙给了人间伟大的自然力量 , 但同时也给了人类惊人的魄力 , 当大潮来临之际 , 且看江中那些挖沙的船民;那些撒网捕鱼的渔民却依然迎着潮头 , 无惊无惧 , 这该是具有何等的魄力啊!是的 , 如今已经没有了让钱塘狂潮考验弄潮儿的那种古老而独特仪式了 , 但钱塘大潮却是一如既往 , 深植于一方土地的文化依然悠远深厚 , 那些新的弄潮儿依然迎接着生死搏击 。
欣赏着钱塘江大潮中的一切景象 , 无论在潮中或是在岸边 , 观众已经感受的不再是大潮了 , 观众感受的是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是奔腾激越的气魄和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站在钱塘大堤上 , 望着眼前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 , 听着耳边雷霆万钧的自然之诗 , 在惊涛拍岸的阵阵潮声中 , 黄江琴的那首二胡曲《钱塘江》还存在么?不!它和钱塘江一样已经化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
古今中外,不少知名人士观看钱塘江大潮写下了壮丽诗篇 。
通过查找...海面雷霆聚 , 江心爆布横 。
——范仲淹一千里色中秋月 , 十万军声半夜潮 。
——李廊《忆钱塘》海阔天空浪若雷 , 钱塘潮涌自久来 。
——王在晋《望江台》《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闻雷震 , 鸣弦暂辍弹 。
府中连骑出 , 江上待潮观 。
照日秋空迥 , 浮天渤解宽 。
惊涛来似雪 , 一座凛生寒 。
” 《浪涛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 头高数丈触山回 。
须臾却入海门去 , 卷起沙堆似雪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