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的歌词( 三 )


在这里列举一下主要的常见诗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李煜
诗经、元曲、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 。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
《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
《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
《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
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 。
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
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
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 。
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 。
......辞气不同,音节亦异 。
」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