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的歌词( 四 )


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
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 。
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
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
根据歌词写唐诗诗句 。
急急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行白鹭上青天画:远看山有树,静听水无声 。
相似: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劼,此物最相思 。
战士: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回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诗宋词的来历 1、来历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 。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
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
2、唐诗简介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
3、宋词简介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
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