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中各种作用( 四 )


而律诗的颈联 和颔联必须对仗 。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超过八句的律诗就称排律 。
古诗文鉴赏中各种作用

诗歌鉴赏:《唐多令》 作者:吴文英 1.首句中的“愁”字有何作用 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
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 。
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
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
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 。
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 。
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 。
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 。
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 。
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 。
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 。
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 。
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 。
“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 。
“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 。
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 。
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 。
“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 。
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 。
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 。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 。
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 。
“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 。
“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 。
“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 。
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 。
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 。
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 。
“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有哪些艺术手法,也称“表现手法” 。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
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