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如何?( 三 )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 ,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 能运用巧妙的构思 , 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 , 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 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一剪梅]) , 含蓄委婉 , 朴实自然 。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 , 但也偶有豪放之作 , 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 , 无一毫钗粉气” 。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 , 独具特色 , 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 , 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
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 , 如“守著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 , 自然清新 。
她的词富有音乐美 , 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 , 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 , 其独创性为人称道 。
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 , 广为流传 。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 , 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 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 , 齐鲁书社版 。
追问: 我问的是李清照前期的诗词与后期诗词的内容和风格有什么不同? 回答: 北宋时期(前期) , 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 , 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 , 吊古讽今 , 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 。
另外 , 早年她还写过《词论》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 , 又分清浊轻重 , 是宋代重要的词论 。
其诗文谈史论世 , 兼及文艺 , 题材较为广泛 。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 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
如[如梦令]二首 , 活泼清新 , 语意隽秀 。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 , 描绘了孤寂的生活 , 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 曲折宛转 , 清俊疏朗 , 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 , 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 ,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 , 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南宋时(后期) , 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 , 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 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 , 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 ,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 , 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 , 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 , 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 , 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 , 悲伤愁绪渲染极致 , 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
李清照的前后期词作有什么区别李清照是一个天生的词人 , 她的性格、她的整个生命 , 就象一首委婉动人的词 。
她生于北宋末年 , 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这些婉约词人之后 , 而被誉为“婉约正宗” 。
词是一种偏重于个人情感生活抒写的主观文学作品 。
一篇成功的词作 , 其重要因素是作者应该有真实的情感 , 真切的感受与自然的表现 。
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 ,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 , 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 以靖康之难(钦宗靖康二年 , 1127)为分界线 , 这时候她44岁 , 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 , 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 , 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 , 在战乱中散失 。
不久(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 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 , 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 , 辗转漂泊 , 尝尽了流离之苦 , 不胜故国之思 , 加上疾病缠身 , 冤狱缠讼 , 以一个弱女子 , 承担了人生重重的苦难 , 遍尝到人世的种种辛酸 , 在历尽颠沛愁苦之中 , 她将深切的哀吟化为凄美的词章 , 留给后人永恒的追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