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鹤楼》诗词赏析200字( 六 )


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
之,指代黄鹤 。
名,动词,命名 。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 。
《述异》之志:即《述异记》.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 。
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 。
巍峨(wēi'é):高大雄伟的样子 。
lóng zōng:高耸的样子 。
倚(yǐ):靠着 。
河汉:银河 。
重檐:两层屋檐 。
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
闼(tà):门 。
霞敞:高敞 。
窥(kuī):看 。
井邑:城乡 。
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形胜:山川胜迹 。
赏析:“耸构巍峨,高标巃苁”一组对偶,刻画楼的整体形象 。
句中的“耸”和“高”、“巍峨”和“巃苁”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 。
“上倚河汉”写楼的顶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一组对偶句是对楼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 。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 。
一个“坐”字,说明无意观景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俯拍”二字,构思别致,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直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难怪作者发出“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感叹 。
“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
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交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 。
本文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
内容环环相扣,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 。
本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节选部分只有115字,但把黄鹤楼的概况包揽无疑,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用这么短的篇幅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不失为一篇情辞并茂的好文章 。
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 。
多用对偶:这篇短文,句式整散结合 。
富于变化 。
文中多用四字句,杂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加上一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感情充沛,节奏鲜明 。
如文中一连用八个四字句,对黄鹤楼的形态刻画尽致,气势流畅,接着用了一个八字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赞叹的浯气,并用虚词“亦……也”来表示判断和陈述的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 。
最后又用了长长的中间略加停顿的感叹加反问的句式,把对黄鹤楼赞美之情推向了高潮 。
至此 。
文章戛然而止,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耐人回味,全文用对偶句或对偶短语有八组之多,有铺陈,有夸张,有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
总之,这篇短文极具文采,使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一样,因文而更有名,因文而更使之流传千古 。
黄鹤楼 的赏析 诗的后四句转换角度,写登上黄鹤楼俯视江汉所见所感 。
诗人居高临下,如从天上观察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这感慨也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 。
与寥廓的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感应该是微不足道的,晴日下,辽阔的江汉平原上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我的乡关却很遥远,非目力可及 。
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实在太有限,与仙人相比,真像翱翔蓬蒿之间的小雀与展翅九万里的大鹏鸟一样悬殊 。
至于从时间角度言,人的寿命以岁月计,积日成月,积月成岁,转眼之间便是百年,一个人的一生就过完了,比起“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来,已经短得可怜;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神仙来,更不可同日而语 。
在人世这个空间和人生这段时间的座标系上,此时此地的我处在什么位置?当此一日将暮、江上烟波泛起之际,身在黄鹤楼上的“我”真说不清楚 。
可见诗人之“愁”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单单为了乡愁 。
后四句中,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特别是当这些景语融入诗人深沉的感慨后,它们作为景物的特征更趋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