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歌词中化用古典诗词( 二 )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红酥亦作“红苏”形容红润柔腻 。
我的理解:这句描述了绣娘刺绣的情景,不仅有景(玉手、秀发、如同发丝细密的蜀锦),更有情(绣娘期待她和丈夫之间的红线像手中的针线一样,细细密密,因此枯燥的绣活在她看来有格外的意义:每多绣一针,她和丈夫的因缘就牢固一分) 。
7、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
“残阳”,夕阳 。描写该景象的诗很多,仅举白居易《暮江吟》为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残阳孤影”这个意境,我觉得和元朝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很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牡丹”,花期4-5月 。“樽”,是一种古代的容酒器,也写作“尊” 。耳熟能详的佳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我的理解:这句描写了绣娘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在城门口)等待丈夫归来 。(此时城中牡丹尽放,牧笛声声入耳 。其实相对于“牡丹染铜樽”是实景,我更趋向于它是对应上阕“丝线缝韶华”,同样是绣娘刺绣的情景,描述的是绣娘手中蜀绣的模样)
8、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江河入海流”让我想起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万物为谁春”,应该是引自纳兰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想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锦书”,用苏惠故事 。《晋书·窦涛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文以赠滔,婉转循环以读之,此生、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 。”后随称妻子给丈夫的书信为锦文,锦字 。这个典故常用,见上《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还有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鸳鸯枕”,都是情人使用,枕绣鸳鸯,但求同心同意至死不分 。《西厢记》,红娘抱着枕头送崔莺莺相就张生,鸳鸯枕,翡翠衾,羞搭搭不肯把头抬,弓鞋凤头窄,云鬓坠金钗 。这句我的理解还是盼归,同时描述了两人情真意切 。
10、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朝朝暮暮”这个很有名哈,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这句除了闺怨,更添一丝豁达,此绣娘就像她手中的针线一样,温婉细腻而又坚韧如丝,如果此生岁月蹉跎不能相守,那就来世朝朝暮暮相伴吧!
11、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绕指柔”,来源于西晋刘琨《重赠卢谌》的两句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意为没想到千锤百炼,却铸成柔软得可以在指间缠绕的剑 。原诗抒发作者自己欲建功立业而难以成就的感慨,充满了英雄失意的悲凉 。现代通常用来指女子的柔情能将钢铁般的英雄融化 。这首词里,我觉得是双关吧,除了绣娘的柔情,应该还直指绕指的丝线 。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 。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也有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禅位退隐后,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