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的说课稿( 四 )


【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 ,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 , 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 , 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 ,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 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 , 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
2、朗读课文 , 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 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 , 进入课文 ,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
3、多边互动 , 质疑探索
案例一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 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 。创设生活情景:早上 , 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 , 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 , 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 , 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 , 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
案例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 , 掀翻石块 , 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 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 , 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 , 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 , 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 , 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 突破重难点 。
案例三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 , 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 。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
下面这个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 , 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 。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 , 在读中讨论 , 在读中探究 , 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 , 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 , 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 。维果茨基认为 , 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 , 通过观察、模仿、体验 , 在互动中学习 。在以上三个案例中 ,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 , 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 , 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 ,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