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的说课稿( 五 )


4、开放资源 , 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 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 。在这一环节中 , 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 , 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
案例一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 , 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 , 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 , 开阔学生视野 , 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 , 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 , 肉质鲜美 , 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 。而竹的高风亮节 , 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 , 早在新石器时代 , 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 , 所以 , 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 , 跨学科的整合学习 , 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 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 ,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
案例二
新课标指出 , 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 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 。这样的设计 , 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 , 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 , 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 , 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
案例三
新大纲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 培养良好的语感 。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 , 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你看 , 这是淙淙的春水 , 初融的春雪 , 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 , 春芽破土而出 , 生机勃勃 , 大地春暖花开 , 有红的、白的 , 真是春色满园 , 春光明媚 , 春意盎然 , 真是春色怡人啊!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 学生在积累体验中 , 进一步体会到笋美、景美、人美、春更美 。建构主义认为 ,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 , 借助学习资源 , 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 , 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 , 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 提高语文素养 。
5、网上交流 , 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 , 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 , 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 , 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 , 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 ,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