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为什么越小越贵( 二 )


一方面,海参属于珍稀补品 , 需要生长4-5年出水,物以稀为贵 。其次,海参的成本很高 。一只巴掌大的海参,被加工后,只有5-10克,品质好点的,像好当家海参,要40斤新海参才可加工成1斤海参成本,这样海参自然就贵了 。据说好当家他们是属于胶东参,长在黄海海域的,水质比较好,以天然有机海参著称,可能这就是贵的原因吧 。
问题一:鲍鱼为什么那么贵?。浚浚浚浚? 鲍鱼介绍 鲍鱼,同鱼毫无关系,倒跟田螺之类沾亲带故,形状有些像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 。螺旋部只留有痕迹,占全壳的极小部分 。壳的边缘有9个孔,海水从这里流进,排出,连鲍的呼吸、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 。所以它又叫9孔螺 。壳表面粗糙,有黑褐色斑块,内面呈现青、绿、红、蓝等色交相辉映的珍珠光泽 。鲜鲍经过去壳、盐渍一段时间,然后煮熟,除去内脏,晒干成干品 。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鲍、参、翅、肚 , 都是珍贵的海味 , 而鲍鱼列在海参、鱼翅、鱼肚之首 。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古书上又叫它千里光 , 有明目的功效,因此得名 。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息风的功效,可治疗头昏眼花和发烧引起的手足痉挛、抽搐等症 。全世界约有90种鲍,它们的足迹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我国渤海海湾产的叫皱纹盘鲍,个体较大;东南沿海产的叫杂色鲍,个体较?。晃魃橙旱翰陌胛票⒀虮侵氖秤帽?。由于天然产量很少,因此价格昂贵 。现在,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素称“海味之冠”的鲍鱼 , 自古以来就是海产“八珍”之一 。鲍鱼的单壁壳质地坚硬,壳形右旋,表面呈深绿褐色 。壳内侧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珠光宝气 。壳的背侧有一排惯穿成孔的突起 。软体部分有一个宽大扁平的肉足,软体为扁椭圆形,黄白色 , 大者似茶碗,小的如铜钱 。鲍鱼就是靠着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吸附于岩石之上,爬行于礁棚和穴洞之中 。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 。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 。任凭狂风巨浪袭击 , 都不能把它掀起 。捕捉鲍鱼时,只能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铲下或将其掀翻,否则即使砸碎它的壳也休想把它取下来 。鲍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 辽宁省鲍鱼人工育苗成功,并在人工筏式养殖方面取得进展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 , 烧菜、调汤,妙味无穷 。北京北海仿膳饭庄的名菜“蛤膜鲍鱼”是誉满中外的佳肴 。鲍鱼肉中含有鲜灵素I和鲍灵素Ⅱ,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鲍鱼的壳,中药称石决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书又称之为“千里光” 。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滋阴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高血压及其他炎症 。鲍壳那色彩绚丽的珍珠层还能作为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原料 。鲍鱼补而不燥,养肝明目 。欧洲人早在年前 , 已把鲍鱼当作一种活鲜食用,誉作“餐桌上的软黄金”;中国在清朝时期,宫廷中就有所谓“全鲍宴” 。据资料介绍,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圣时 , 大都进贡干鲍鱼为礼物,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 , 以此类推,鲍鱼与官吏品位的高低挂钩,可见其这味享有“海味之冠”的价值 。中医称鲍鱼功效可平肝潜阳 , 解热明目,止渴通淋;主治肝热上逆 , 头晕目眩,骨蒸劳热,青肓内障,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症 。鲍鱼营养分析 1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较多的钙、铁、碘和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2鲍鱼营养价值极高,富含丰富的球蛋白;鲍鱼的肉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鲍素”的成分,能够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 3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具有双向性调节血压的作用; 鲍鱼的做法 清蒸灯笼鲍鱼 〔材料〕新鲜鲍鱼200克左右,盐5克 , 料酒10克 , 小葱10克,味精2克 , 姜30克 , 醋20克,花椒5克,酱油15克,香油5克 。〔做法〕1 将鲍鱼两面剞上斜直刀,由中间切开;2 葱姜洗净,葱切条,姜一半切末,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