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为什么越小越贵( 三 )


问题二:为什么鲍鱼卖得那么贵?拜托了各位 谢谢鲍鱼是海产贝类 , 自古被人们视为“海味珍品之冠”,其肉质柔嫩细滑 , 滋味极其鲜美,非其他海味所能比拟 。尤其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裔和港澳同胞,对鲍鱼特别青睐 。据说其谐音“鲍者包也,鱼者余也”,鲍鱼代表包余 。因此,鲍鱼不但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吉利礼品,而且是宴请、筵席及逢年过节餐桌上的必备“吉利菜”之一 。功效:鲍鱼本身营养价值极高,鲍鱼肉含有丰富的球蛋白 。由于是深海生物,具有滋阴补养功效,中医认为它是一种补而不燥的海产,吃后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多吃也无妨 。鲍鱼的肉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鲍素”的成分,能够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 。鲍鱼还是一种餐桌上的抗癌食品 。鲍鱼的作用不是降压,而是双向性调节血压 , 原因是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 。鲍鱼有调经、润燥利肠之效,可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以吃鲍鱼 。夜尿频、气虚哮喘、血压不稳、精神难以集中者适宜多吃鲍鱼 。糖尿病患者也可用鲍鱼作辅助治疗,但必须配药同炖,才有疗效 。适用量:每次1个 。温馨提示:一定要烹透 , 不能吃半生不熟的 。有些人每啖鲍鱼就胃痛,这是因为它的高蛋白质颇难消化的缘故 。痛风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鲍肉,只宜少量喝汤 。虽然鲍鱼人人爱吃,但感冒发烧或阴虚喉痛的人不宜食用 。鲍鱼释义:富贵与权力 [鲍鱼,这个生物学上极为普通的贝类生物 , 很早就成为中餐里的美食极品 。即使在物欲最为膨胀的今天,在中国能够享用它的,也许仅是百分之一的群体 。我们发现,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鲍鱼更深层的意味都超越了美食而连带着权力和富贵 。] 曹操爱吃鲍鱼 早在中国的清朝宫廷里,就有全鲍宴的记录 。据说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见时 , 大都进贡鲍鱼为礼物,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以此类推 。一头鲍就是一斤仅有一只鲍鱼,七头鲍是一斤有七只鲍鱼 。前者的价格比后者可能要高出十来倍 。显然当时这些鲍鱼是在被制成干鲍才能进贡的,因为进皇帝的厨房不能是活物 。君子要远疱厨,作为一国之君的皇上更是如此 。“孟子曾说过: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那时的国君要为万民树立一个善的榜样,遵循孔孟之道 。所以现在流行于整个中国、食谱中含有大量生猛海鲜的粤菜,在当时不可能成为中国皇室的宫廷菜 。”对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忠诚、现在70多岁的王希富先生说,他家是京城颇有名望的传统餐饮世家 , 现在他在一家力图恢复传统京菜的高档餐馆里做总体策划 。更早在公元6世纪之前,中国的食鲍鱼文化就已经传播到了日本和韩国,后来东亚人又把食鲍鱼习俗传播给了整个世界 。中国古人很早就把鲍鱼列为海味八珍之一,在近代鲍更位居于首位 。《汉书?王莽传》记载 , 西汉后期的新朝皇帝王莽馋于鲍鱼,尤当“忧懑不食”时,必喝酒吃鲍 。东汉的曹植在悼念其父亲时,也曾提到曹操生前喜食鲍鱼 。鲍鱼滋阴说 “中国人很早就从形状上区别,海参、鱼翅象征男性,是壮阳的;鲍鱼、燕窝则象征女性,是滋阴的 。”事实上,中国古人一直认为鲍鱼是一种对身体十分有益的滋补食物 。有中医理论说鲍鱼补虚、滋阴、润肺、清热,养肝明目 , 故有“明目鱼”之称 。但今天的营养学家们却认为包括鲍鱼在内的很多中国极致的食物里并没有超出常规的营养价值 。背景知识 鲍鱼壳的颜色因鲍鱼的种类、摄取的食物、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鲍鱼壳的颜色丰富 , 但大多数呈现出绿褐色或红褐色,这种物色与鲍鱼生存的环境 , 如岩礁或海藻的颜色相近似,是一种保护色 。然而,不同种类的鲍鱼却在其相对稳定的颜色,同样是摄食巨藻的黑鲍呈现蓝黑色,而红鲍则呈暗红色,黄鲍为线红褐色或暗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