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二 )


那个夏天,随梁先生去额尔古纳参加环境主题的论坛 。额尔古纳,自然得让我恍惚,在如今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中,那里的草原、森林、江河,竟然能以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着 。在很多地方都在忙活GDP的时候,这个地方却在守护自己最宝贵的资源 。也有不少公司和企业惦记着这里的开发,但当地的决策者说:“我们额尔古纳是个好姑娘,不能随便嫁了 。”梁先生赞许这样的珍惜之心,他联手环保专家的额尔古纳之行表达了他的态度 。
那个秋夜,我终于见到珍·古道尔 。当梁先生把这位世界着名的动物行为学家介绍给自然之友和大学生时,好像打开了一个窗口 。珍用了40年时间在非洲森林里观察、记录和研究黑猩猩的行为习性 。
那个冬日,我到自然之友办公室,遇见梁先生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来自然之友上班 。梁先生谈起,他正在操心明年办公室的房租问题 。NGO生存不易,同时,它要的是:坚持自己理念的生存 。自然之友的办公室简洁而有品位,没有一点华而不实的地方 。当有人送给梁先生有些奢华的礼物时,梁先生退回并直言相告:自然之友办公室用的办公纸都是别的公司或出版社用过一面的废纸,我自己的名片也是印在这种废纸背面的 。而你们赠送的东西却是一件相当奢华的摆设,这放在我这个环保志愿者的桌上,太不相称了,违反了我们提倡的简朴生活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 。当梁先生面对房租之困时,我深感民间环保组织需要精神理解,也需要物质支撑 。(感人故事 www.wenzhangba.com)
2010年10月,梁先生去世 。
告别是在世纪坛医院后院的小片空地上,没有花圈,没有仪式,只有一条条朴素的挽联微微飘动 。这些挽联是自然之友成员和其他环保组织送来的 。现场看起来就像是一张黑白照片 。现场很安静,是先生一向喜欢的安静,人们用眼神打着招呼,心里有一份默契 。先生表情安详,身边放着一瓶水,它来自青藏高原长江之源 。
看着那长江之水,我想,梁先生的朋友们太理解他了 。梁先生曾经多次为高原生态呼吁,藏羚羊、可可西里、野牦牛群,都是先生倾情关注的 。他儒雅温和,同时又执着坚定 。他很少大声说话,也不慷慨激昂 。然而,他的坚持就是一种力量 。梁先生努力,再努力,我们的生存环境还是在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发紧张,先生“知其不可而为之”,倾注了全力 。
与梁先生告别的时候,我想,我们在这里纪念的是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 。他有远见,不流俗,敢直言 。他清高,他自然,他自觉 。他的后半生都献给了自然 。
在朴素的悼念纪念页上,印着梁先生的母亲林徽因写的《你是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