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漂泊的人( 二 )


“这个一年之后口袋里金钱叮当响才娶到那个姑娘的男人 , 将永远珍视他对有钱阶级的终身的不信任和敌意——不是出于革命者的信念 , 而是出于农民郁积满怀的愤懑 。”
菲茨杰拉德曾经在日记里 , 写下这样一段话 。这样“郁积满怀的愤懑” , 终生贯穿于他的创作过程中 。
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20世纪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 同样流露出这种情感:对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保持愤怒和质疑 , 却又无法克制对这种生活的迷恋 。
左:1925年“the great gatsby”英文首版 右:2013年《了不起的盖茨比》李继宏译版
菲茨杰拉德幼年时 , 父亲生意失败 , 靠给小舅子在杂货铺打工补贴家用 。童年虽然温饱无虞 , 却经常受欺负 , 这让他从小就对金钱和人际分外敏感 。成名后 , 菲茨杰拉德挥霍无度、纵情享乐 , 仿佛是对童年苦日子的“报复性消费” 。
但生活很快呈现出残酷面貌:家庭财政入不敷出赤字频现、妻子精神分裂久治不愈、自身酗酒恶习难改……这一切 , 对菲茨杰拉德的才华是无形的摧残 。伴随着“爵士时代”的结束和经济大萧条的来临 , 读者的口味发生转变 , 菲茨杰拉德不再是市场的宠儿 。为了谋生 , 他曾和妻子一起移居法国 , 也曾远走好莱坞发展编剧事业 , 均告失败 。
1940年12月21日 , 年仅44岁的菲茨杰拉德死于心脏病突发 , 遗留一部未竟之作《最后的大亨》 。他死前已破产 , 遗嘱要求举办“最便宜的葬礼” 。当时 , 妻子泽尔达已被送进精神病院4年 , 葬礼仅有很少的亲友出席 , 一位女诗人失声痛哭:“这家伙真他妈的可怜 。”
1947年 , 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失火 , 困在顶楼的她被活活烧死 。也是在这一年 , 美国发生了许多大新闻: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 提出“杜鲁门主义” 。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 , 提出“马歇尔计划” 。
但对于在新奥尔良市法兰西区圣彼得街632号埋头写作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来说 , 世界的喧嚣仿佛与他无关 。
清晨 , 田纳西推开公寓顶楼的天窗 , 聆听街车叮铃铃的清脆响声 。街车每天从法国区出发 , 穿过波旁街人声鼎沸的酒吧 , 开往下九区那条名叫“欲望”的街 。在这里 , 36岁的田纳西·威廉斯完成了《欲望号街车》的创作 。(情感文章 www.wenzhang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