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镇》的读后感大全( 二 )


大约造物主造化生命之后,赋予他们智慧,便是要他们自己思考,如何面对这短暂的前世 。这些年来,我时常在想这个问题,混沌迷茫之中,渐渐得到一些启示:“以爱与孤独构筑生命的根底,尽量客观认识物事本身,与人群保持合适的距离,以求开阔澄明之境 。”
整篇小说以马忠良回忆前事开头,从有粮之家到“有粮之家”是整个社会从动荡战乱到改革开放的人心和民风变迁;李恒昌和李盛信奉“穷且信,富有仁”;从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拔地而起开始,从罂粟遍地大饥荒一来木雕青瓦换了粮食开始,从高亢悲怆的赞念结束,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马忠良守着那些腐烂的贵重的粮食,他守着的不也是“穷且信,富有仁”,不也是江淮遗风,只是他守着的这一切看起来如此不符合当下“潮流” 。抬着亡人的木匣子上刻着的横批:“今日得闲 。”他们心安终得闲,忙忙碌碌稀里糊涂的我们不过为着无聊至极的闲事所困罢了 。
纯良仁义之风一旦不在,这世界变得乱糟糟,个人困顿不安,大环境虚有其表 。我的怅茫和困顿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此 。
马忠良朝觐的时候回望这一生,最终理解了妻子:“用心记忆一个人,远比用肉体和理性记忆一个人更深刻 。后者是一步一步建起的堡垒,用物质,用孩子,用四季轮转的时节和仪式,用日常生活的细节和铺陈,丰富、庞大、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最后血肉化了,情爱就断了 。但心里惦念的那个人,与时间长短没关系,与生死也没关系,是匕首剜开心脏,深深种下去的一粒种子,静静地发芽,枝枝叶叶蔓延在筋脉血肉里面,牢固了想拔也拔不出来 。很久了,忘了,一动,又痛了,说不清道不明 。”
几年前,我在思考爱情的时候写过一段话:“我们往往以为热恋才是最好的,其实不然,它不过是恋爱初期的一个阶段,当它转化为平静的依恋时才能真正稳定下来 。热恋使我们迷恋,一旦离开也会有爆发的痛苦,随着时间会变淡;可平静的依恋一旦真正离开,那是从骨髓和灵魂里面抽出一部分来,我想着,可能活着都成了难题 。”种下了爱的种子,它就和孩子一样,我们抚育她长大,和自己血脉相连,与时间、距离皆无关,她就是我们的生命 。
读书常常是这个样子,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重要,一本好书,在读的时候,往往就和自己的经历、思考甚至命运开始关联起来,闪逝而过的许多个瞬间,我们的脑海中将许多事物串联起来,便一点一点构成自己,让原本不清晰的更清晰,让原本清晰的沉淀的更深更厚重 。
太阳穿过玻璃,照在书上,照在我胳膊上,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我心绪激荡,一边思考,脑海中想起一幕:有一次路过理塘,早起看日出,到了东城门,东边薄薄的云正在逐渐升起的晨光里慢慢变成淡红色,城门地势太低,就赶紧骑着车子往西边的山上走;从土坡一路骑上去,晨光正抚摸着雪山尖儿,我略有些冷的身体都有暖暖的感觉,渐黄的草地散发出迷人的生动的色彩;整个理塘县城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里,沿着我来的路似乎没有尽头;有车辆经过时,淡淡的蓝青色的薄雾里,被扬尘染得有些灰白,那一刻我几乎无法描述,只有喜悦从心里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