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读书笔记( 二 )

我们知道,散文是一种自由活泼形式多样的文体,因而有着对特定意境的追求 。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这里便充分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所有,也为散文所有 。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径,领略不同人物的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的场景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其中的绵长情思、深邃哲理 。
王荣生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而这种创造主要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植牧希杭劝ㄔ诮萄е卸韵殖山滩哪谌莸难赜茫舶ń淌Χ越滩哪谌莸牡摹爸毓埂薄怼⒓庸ぁ⒏谋嗄酥猎錾尽⒏?;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总之,语文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执教者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而预案设计的关键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惟有如此,教师才有可能在动态的课堂上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
此外,我们还要抓住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
《春酒》中有这么一句话:“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喝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地兴高采烈 。”
花匠阿标叔为什么要那么卖力地去擦煤气灯的玻璃罩呢?是他要讨好主人吗?一个问题使得大家兴趣盎然,我们很快理解到:他也开心 。“兴高采烈”写出了阿标叔的满足和幸福,同样“兴高采烈”的还有吃酒的乡亲、“我”和母亲 。家乡的人不因为贫穷而自卑,急需钱用,就起个会,喝春酒,问题迎刃而解;也没有人因为家境富足而骄傲,借出花厅,大家举杯畅饮,其乐融融 。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家乡,这就是“我”耳濡目染的家乡文化 。“我”念念难忘的是相亲相爱、和谐融洽的乡情民风 。
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 。文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这一典型细节,一是逼真而形象地描绘出童年的“我”的天真、得意、兴奋、喜悦的神态与动作,“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活画出了小孩子得到心爱的宝贝后那种激动、向人炫耀的神情态度 。二是写小花猫的“直舔”与“呼呼地睡觉”,是从侧面赞美八宝酒 。古人云“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的感情,完全可以用“面对八宝酒,猫犹如此,人何以堪”来形容 。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和其乐融融的动人意境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