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语经典读后感有感(13)


九个主角中有艺术家、陶瓷工程师、心理学家、律师、越战老兵、游戏开发商、森林研究专家、大学肄业生,涉及到的领域囊括了宗教、环保、互联网游戏等等 。但是鲍尔斯很少炫技,大多数时候他都紧跟人物的命运,自然地向前推进 。这也是我虽然得知本书是普利策获奖作品,也斗胆尝试的原因所在 。
理查德·鲍尔斯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本科阶段学习的是物理、修辞学和文学,后取得英语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电脑程序员 。这或许可以解答他的作品为什么总是包罗万象,之前他就曾写过遗传学、化学工程、神经系统科学相关的小说 。为了写作树语,他长时间在森林中漫步,也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一共读了120本关于树的书 。
之所以用这么长篇幅的一部作品,来探讨自然与人性,鲍尔斯借用书中主角之一亚当·阿皮亚之口给出过答案:“世界上最雄辩的辩论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心意 。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好故事 。”为了唤醒人们,促使人们听到树木、森林与大自然的声音,首先必须激发人们的共情之心 。
书中的角色都有长时间独处和思索的时候,激进的比如尼古拉斯和奥莉薇亚曾经在千年古树的顶上静坐抗议、帕特丽夏因为揭示了森林的秘密而被科学界放逐独自在密林中观察与研究、越战老兵道格拉斯因为那次事故而隐避山林两次被树木拯救性命、尼莱因为校园中的奇特树木而获得类似开悟的体验……
这些在主流看来多少显得怪异的角色,其实却是文学和思想史中一直推崇的范本,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日本平安时代为躲避战乱和官场而避居山林的鸭长明,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 。文学作品中,我们也经常能见到类似的时刻,比如村上春树经常就会让主角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真空”环境 。
这样的时刻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时刻,独处所带来的的“真空”并不是真的虚空,因为在我们的周围,几乎充满了各式各样不被我们所见的事物和生命,比如帕特丽夏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的奥秘:
稍微往灌木丛中走一点儿就会发现,这里堆积的腐殖质已经深得惊人 。那些倒地的树干上长满了各种生物,已经破碎、腐烂了几百年之久 。断枝犹如扭曲的哥特式建筑构件,银白的色泽像是颠倒的冰锥一般 。她从没呼吸过如此肥沃的腐败气息 。一立方英尺的区域内,就堆积了那么多死去的生物,可以说有史以来死去的所有生物都汇聚在那里,真菌的花丝将它们编织在一起,沾满露水的蛛网让她感到头晕目眩 。蘑菇爬上树干,形如阶梯状的矿层 。死去的鲑鱼成了树木的养料 。
死亡无所不在,给人以压迫感,但又那样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