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通讲读后感摘抄( 十 )


其实儒学远不止我们所了解的那么多 , 甚至很多所谓的“儒学大家”在整个儒学体系面前 , 都可以说不过所学皮毛 。《四书通讲》用了这样一种说法来体现儒学所涉范围之广泛 , “今天大学里的所有单一学科都不足以与儒学做‘等量代换’……而反过来 , 它们却能在儒学的疆域内找到自己的学科位置 。”
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1日 , 师从国学大师钱穆的著名史学家余英时在睡梦中逝世 , 他一生专注于中国思想、政治与文化史的研究 , 擅长以现代学术方法诠释中国传统思想 , 是在当今学界十分罕见的、在全球范围极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师 。余英时先生生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样的一种凝聚了先哲智慧的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 其中一些看似不再“与时俱进”的思想其实也是有待商榷的 , 值得我们辩证地去看待 , 而刘强教授通过著书《四书通讲》 , 正是在启示我们如何去正确看待《四书》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中华文明的赓续与民族精神的凝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也让我们可以更深切地理解“通过亲近古典去感悟大道 , 体贴圣贤 , 实在是一件‘人间值得’的事情” ,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幸事 。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 , 它并不是单独一本书 , 而是由《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儒学经典所共同组成的 , 分别出自先秦儒家的“四圣”——孔子、曾子、子四、孟子 , 后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 , 从此广为流传 , 让儒家“道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礼记·大学》有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经典的儒学思想的组成部分 , 也是儒学“内圣外王”思想的体现 。或许有人会说 , 修身、齐家还行 , 治国、平天下对于普通人来说 , 根本用不上啊 。
其实这里的治国、平天下字面上看似乎有着难以企及的高度 , 实际上所体现的是一种对于自身修养及思想意识的“治理” , 也能从中看出儒家对于“入世”的积极态度 。“平天下”作为积极目标 , 它的存在是对于个体进步的督促 , 体现的是一个合理、平衡、公正、公平、秩序、和谐等意义的内涵丰富的概念 。
《四书通讲》中通过对十三种“日用常行”之道的讲解剖析 , 展现出关于“修身、孝悌、忠恕、仁爱、义权、诚敬、正直、中庸、治平、齐家、教育、交友”的真正奥义 , 即便放在当今社会当中 ,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日常交际中 , 都能从中获得很多启示与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