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问题,上等人论格局!( 二 )


这就是文字狱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三十多位亲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诗词 。
喜好搬弄是非的这类人最善于捕风捉影,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小小不然的事情都完全有可能被他们信手拈来,大做文章,让你受到伤害 。因此,要尽量离这种人远点 。
说人是非,伤人伤己,好话要多说,是非不要提 。我们平时也要注意,传话一定要平平实实,千万不要添枝加叶,添油加醋,弄不好就会变成搬弄是非 。
远离是非人,不听是非话,是非自然就会离你而去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谈问题,上等人论格局!
文章图片

二、“对事不对人”的中等人
如果说“对人不对事”的是下等人,那么喜欢“对事不对人”的则是中等人 。他们往往对于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其理想在于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
在工作中,他们是战略的执行者,他们往往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少而精,追求单项工作的完美,并善于享受其中的乐趣 。作为骨干,他们可以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能够干出非常不错的业绩 。总之,他们一切行为都在围绕解决实际的问题 。
在现代社会,他们可能是某一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企业的中层领导,或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术派人物 。而在古代,他们被统称为“将才” 。
“将才”就适合以身作则、冲锋陷阵,如果被安排到了帅位,那结局一定不会好 。大家都知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名言 。李广是汉朝有名的飞将军,箭术天下无双,曾立下赫赫战功 。
据史书记载,李广做了四十多年的官,薪俸高达两千石,却家无余财,也没有分购置什么田宅,他把自己的薪俸都拿出来分给需要帮助的人了 。对待自己手下的士兵,他爱兵如子,每一次统领部队,都要认真地视察:当自己的士兵们都吃上饭了,才自己也吃饭,在缺水的地方行军,当士兵们都喝上了水,自己才去喝水,所有的难事,都身先士卒自己先做 。
他不仅对士兵爱护体贴,连敌人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 。可是一代名将,却一生难以封侯,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是时运不济?还是遭到刻意排挤?难道真是汉武帝没有识人的慧眼吗?
当然不是 。李广最多只为“将才”而非“帅才” 。诚然,李广作战英勇,有极强的个人魅力,士兵都很爱戴他 。但他带兵非常随意,简单省事 。部队行军任意而行,行军走路不按方阵,愿意咋走就咋走 。部队驻扎只看是否在水草边,驻扎下来后人人自便,夜里也不打更巡逻 。来往文书能简则简,能省则省 。
也正是这种随意性,才导致卫青与匈奴的决战的那次战役中,李广竟然迷路了,直到决战结束他才找到卫青的主力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