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读后感精选( 四 )


邱梦山虽然恢复了党籍军籍 , 甚至还升了职 , 但是已经无法与妻子岳天岚相认了 。岳天岚也觉得眼前的“石井生”就是丈夫邱梦山 , 但是也无可奈何 。俩人固然饱受精神折磨 。后来岳天岚另嫁 , 部队精简 , 邱梦山申请转业 。在社会上因为当过战俘饱受屈辱 , 辞职到特区 。世俗偏见总像毒蛇一样缠着他 , 最后他为抢救下水道中毒人员殉职 , 成了舍己救人的英雄 。
【碑读后感精选】岳天岚婚姻破裂后 , 又来找邱梦山 , 昔日的英雄连长已经离去 , 只留给她一封信 , 请求她帮助他和石井生恢复真实的身份 。其深情和悲伤如碑石般沉重 , 让人透不过气 。
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 为读者呈现出残酷战争给军人带来的沉重负担 。人物形像细节逼真 , 故事情节符合逻辑 。例如战前连队开誓师会 , 既有同仇敌忾 , 也有奇怪表态 。石井生在誓师会上先“坦诚”地说“怕丢命” , 令人一怔 , 其实后面的话才表露了他的真正心迹 , “穿了军装就不怕枪子炮弹” , 果然他后来在战场上为国捐躯 , 拉响“光荣弹”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容淡定地面对死亡的 , 蝼蚁尚且贪生 ,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性 , 所以也有人在面临生死时紧张、胆怯、甚至自残 。但是邱梦山和他的战友们是铮铮硬汉 , 舍生取义 , 视死如归 , 其精神如丰碑迄立 。
小说情节中的反思性、批判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邱梦山 , 一个立过战功却不幸被俘过的人 , 转业回到地方 , 不归“军转干部安置办”管而归统战部管 , 即使搬出“总政”文件也不能说服地方官员 , 他“心里冰凉” 。他为谋生计 , 到处受冷眼受屈辱 , 一段内心独白反映了他的愤怒:在战场上是爷爷、进了战俘营成了老子、交换战俘回到部队成了儿子、转业回到家乡成了孙子 , 他“窝憋得难受” 。清明节他想起牺牲的战友 , 于是去扫墓 , 却发现烈士陵园一片冷清荒芜 , 烈士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 他“心情异常沉重” 。小说接近尾声 , 邱梦山不幸殉职 , 市政府决定授与他多少荣誉称号 , 其实这对邱梦山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
《碑》的作者说:一个不崇拜英雄的国家 , 不可能是英雄的国家 。也许他是要通过这部小说 , 唤起更多人们心中的英雄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