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孤独终老》的读后感大全( 五 )


《如何避免孤独终老》读后感(三):找寻真爱,你用对方法了吗?
相比非常标题党的书名《如何避免孤独终老》,我认为副标题——帮你快速找到真爱的行为科学,更贴合这本书的内容 。
作者洛根·尤里,毕业于哈佛大学,主攻心理学 。她在科技公司工作了近10年,凭借自身对行为经济学的探索与研究,帮助谷歌和爱彼迎进行产品设计的完善 。洛根撰写这本书,像打造一款用户需求明确的互联网产品,紧紧锁住用户最核心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
对彼此亲密感到自在,对一个人独处也感到自在,并且清楚独处和亲密的界限
作者在全书开篇指出,面对婚恋,普遍存在三种错误的婚恋倾向:
1.自我怀疑倾向—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总想等到自己100%准备好再去恋爱 2.浪漫主义倾向—对亲密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希望找到灵魂伴侣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3.完美主义倾向—对伴侣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对所有选项反复研究,希望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太多人在忍受着婚恋盲点造成的痛苦,因为每一种倾向,都是在与不切实际的期望作斗争 。
除了婚恋盲点,作者还提出了一个阻碍我们建立长久亲密关系的心理因素—依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她曾做过一项名为“陌生情境测验”的实验,旨在研究儿童的不同依恋类型 。玛丽把母亲和婴儿(12~18个月大)请到她的实验室,在一系列不同的情景中观察他们 。实验要求母亲中途离开婴儿,几分钟后再回到婴儿身边 。婴儿们产生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些婴儿会哭泣着将母亲推开;有些婴儿表面看似平静,但是通过身体监测,发现他们内心非常不安;大部分婴儿在母亲回来之后,停止了哭泣,继续玩耍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可以概括为三种不同的心理类型: 1.回避型依恋 2.焦虑型依恋 3.安全型依恋
许多成年人在处理亲密关系时,也存在相似的心理情况—— 回避型依恋的人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舒服,更看重独立而不是彼此的关系 焦虑型依恋的人对感情的未来、对伴侣对你的感兴趣程度缺乏安全感 安全型依恋的人(好消息是占总人群的50%)对彼此亲密感到自在,对一个人独处也感到自在,并且清楚独处和亲密的界限 。清楚自己对伴侣的依恋类型,能帮助我们调整自身在情感中的状态,而不是在情感里疲倦,恐惧,逐步走向自我失控 。
作者反复向读者强调了一个观点—我们需要找到的人,不是一个陪你走一段路的舞伴,而是陪伴自己的终生伴侣 。这个前提下,伴侣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应该是持续的,可延展的,而不只是他(或她)足够好看,足够有钱,抑或和你有足够多的共同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