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联盟”:日本为何按兵不动

“意愿联盟”:日本为何按兵不动
文章图片

2019年以来,围绕伊朗核问题,美伊之间的对立冲突迅速加剧 。为进一步对伊强化施压,美国号召建立旨在守护霍尔木兹海峡通航安全的“意愿联盟” 。
与法德澳等国相同,日本政府对参加以美国为核心的“意愿联盟”持谨慎态度 。2019年 7月16日,日本防相岩屋毅在采访人员会上称“尚未考虑加入该联盟”;一周后他重申“未考虑派遣自卫队”的态度,同时表示“将优先诉诸外交努力”;8月2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宣称,围绕“意愿联盟”一事,政府尚未决定应对方针,不便事先做出预测,显示出谨慎回避的消极态度 。
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轴 。美国在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 。美国欲将日本打造成其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存在的桥头堡,借此加强地区安全事务主导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对美军遂行海外任务和深化日美同盟意义重大,为此美国明里暗里“推波助澜”,鼓励日本尽早解除“宪法制约” 。
【“意愿联盟”:日本为何按兵不动】在霍尔木兹海峡开展扫雷行动是安倍在国会反复强调的事例,也是符合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八项假想事态之一 。按照“常理”,对于防卫与外交都有赖美国的日本而言,此时派兵正是“报答”美方对其军事松绑、支持其“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良机 。然而,面对美方的组盟邀约,热衷于“海外派兵”的日本政府却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冷静谨慎 。
2019年6月13日,一艘日本油轮在阿曼湾附近遇袭 。美国声称此举系伊朗革命卫队所为,但日本政府并未响应美国的对伊指责,反而表示希望美方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 。事发后,对于“是否将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疑问,日本防相否定称:由于油轮遇袭事态已经停止,且尚不明确攻击主体,因此判断未发生威胁日本能源进口的“存立危机事態”,不涉及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问题;另外,美伊目前并未进入战斗状态,日本将不会派遣自卫队前往相关地区 。
终于,美国对日本的“沉默”失去耐心,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7月下旬访日过程中向日本展开游说,甚至在闭门会议上直接点名日本,“软硬兼施”以敦促日本加入“意愿联盟”,向霍尔木兹海峡派遣自卫队 。尤其当英国、丹麦和意大利等国决定以自行保卫本国船舶的方式展开积极行动后,未出台具体对策的日本被逼入进退两难的现实困境 。
一方面,日本若继续保持谨慎态度而不采取实质性举动,将令美国失望,进而动摇日美同盟的根基 。
另一方面,日本若许诺加入“意愿联盟”,将可能刺激伊朗,对日伊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日本与伊朗是传统友好国家,此前一直保持着长期石油贸易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