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瓮》:决裂中接续着传统( 三 )


决裂中接续着传统,传统在创新中回荡着久远的历史回音 。生生不息的文艺,是生命生生不止的象征,是新的生命体验,是灵魂的发现和洞彻 。我们切不可忘了,布鲁克斯宣布的“任何一种从永恒的角度审视诗歌的常识都将导致错误的观念”依然在耳边响彻 。在文化——文学的传统延续中,谁也躲避比不了环境的影响,从我们一出生那刻起,就受到背景的影响,父母和家庭环境的教诲和认同,进而是出生地的影响和感染,再接着是学校教学教育的熏染,身边人的潜移默化和日久天长耳鬓厮磨的浸染,朋友师长同学邻里的交流和沟通方式,都是在这种影响下发生的,没有谁能例外、没有谁能幸免,这是人类的幸运抑或是我们世界的悲哀 。也许这才是人类的事实和现状,这才是真正体现人类本质的东西吧 。
德里达解构着布鲁克斯,可能正是对布鲁克斯的完善和修订;布鲁克斯解构着传统的历史的政治的道德的理论批评,正是他匠心独运的所在 。新的文化诗学历史诗学解构着文本细读,也可能是某种意义上的纠偏,但在纠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新的极端 。也许是在某种意义上延续着历史——文学批评的历史、文学理论的历史 。而这种历史,又再被后现代主义所取代 。不管怎样说、怎样看,文学批评理论终归要往前走,所有的理论只能概括一部分事实甚至是一种事实,并不能概括所有的经验和一切的体会和审美,走向新的阶段是必然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并不是我们所能期待想象的结局 。
【《精致的瓮》:决裂中接续着传统】真正的断裂并不存在,文学理论批评的某个链条、某个环节都是有机的整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精致的瓮》接续着历史、接续着未来、也接续着文学审美新的真正的传统和精义 。只是我们看到我们愿意看到的一面而忽视掉那被我们遮蔽的那一部分 。对布鲁克斯、德里达的误解正是他们独创性的“文本细读”和“文本之外别无其他”,同样要使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不会单单以“细读”来概括布鲁克斯的全部文学批评理论,他同样有着对寻常生活有着特别的感情和敬意,而不是想脱离社会和历史的现场存在 。对德里达我们同样不能忽略他广博的理论视野和久远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这对他们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才是我们是我们理解《精致的瓮》的现实意义所在、影响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