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些偏心爸爸 三国就不是三国

没有这些偏心爸爸 三国就不是三国
文章图片

公元189年,弥留之际的汉灵帝刘宏将蹇硕等宦官叫到病榻前,口授传位次子刘协的遗诏 。
汉灵帝生前,一直纠结于立储的问题 。嫡长子刘辩本是理所当然的储君,奈何汉灵帝认为他举止轻佻而不喜欢他;次子刘协因为长相似父而成为汉灵帝心中属意的太子 。
一边是立嗣以嫡长为先,一边是受宠爱的小儿子,就这样,汉灵帝时期的太子之位在各种纠结中迟迟未定 。直到弥留之际,汉灵帝似乎是遵从了内心的原始召唤,最终决心废长立幼,但又担心招致何皇后及其兄大将军何进的反对,便以托孤宦官的方式进行了秘密立储 。从忠实于遗诏的角度而言,蹇硕算得上忠仆 。蹇硕本计划在何进入宫时将他杀掉,而后立刘协为帝,但有所觉察的何进称病不入,并迅速召集兵马,武力拥立外甥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 。
【没有这些偏心爸爸 三国就不是三国】其后,何进在袁绍等人的怂恿之下,召外臣董卓带兵进京,想一劳永逸地武力解决宦官问题,熟料死于宦官的抢先动手 。随后,宦官势力虽然被恼羞成怒的袁绍等人一举诛除,但董卓的进京打开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潘多拉之盒 。不管从哪方面讲,董卓都算是乱臣贼子,但在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也就是著名的汉献帝这件事上,算是绝对忠实于先帝的遗愿了 。
可以说,正是汉灵帝此次失败的废长立幼,打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
而纵观整个三国时代,主君在立储问题上,屡屡陷入夺嫡之争的魔咒,多次陷入废长立幼而引发政争的模式,改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
如果说喜欢幼子是三国时代的某种普世价值的话,袁绍的突出表现足以使他成为偏心界的代言人 。
袁绍有三个儿子,相比长子袁谭,袁绍更喜欢颜值高的小儿子袁尚,袁绍为了顺利传位给小儿子,还自作聪明地搞起了“分封”,任命大儿子袁谭做青州都督,作为某种政治补偿,这遭到了谋士沮授的强烈反对 。沮授认为“祸其始此乎”,让袁谭拥兵一方必将导致未来兄弟间的大动干戈 。而袁绍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他拒绝了沮授的谏言,将三个儿子送进了兄弟相争的火坑 。
袁绍生前,其麾下的部属便已暗中分作拥兄派和拥弟派 。袁绍去世之后,沮授的预言应验了,袁谭和袁尚在外有大敌曹操的险恶情况之下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被曹操各个击破,袁氏兄弟均未逃脱败亡的命运 。试想袁绍生前如果安排好继承问题,袁家兄弟得以戮力同心一致对曹,即使无改于最终结局,但至少曹操统一北方的时间表将大大延迟 。
按照曹操的进军路线,在北方肃清袁家势力之后,就轮到了江东的刘表家 。曹操是如此幸运,若不是刘表废长立幼深陷于继承危机,曹操又岂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