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年饭

除夕年饭
文章图片

东北农村多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移民 , 三百多年间 , 虽受满族和鲜族的影响 , 但仍保留了胶东的遗风 。虽然齐鲁文化在东北已如残断的简犊 , 但随处仍可见山东原乡的影子 。
整个春节期间 , 除夕最被东北人看重 , 而为迎接这一天 , 传统的老派人家 , 尤其是嫡传的长子更兼具着祭祀祖宗的重任 。小孩子并不懂那份担当与神圣 , 只觉得麻烦 , 长大了才懂 , 里面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基因 , 才明白那一柱香火里缭绕的是怎样的情怀?
办年货是从祭祖的需要开始的 , 猪头是必须买的 , 不能太大 , 也不能太小 , 而且必须是毛色纯正的黑猪 。改革开放以后 , 小农经济被巅覆 , 绝大多数农家已讲究不起 , 祭祀用的猪头只能到集市上选购 , 但那份精挑细选是不能马虎的 , 即使这样 , 老辈人也觉得心里有亏欠 , 对逝去的先人不够周到 , 不够虔敬 , 没有尽心尽力 。这要是在前些年 , 为了祭祖 , 用作祭礼的猪是要自家来养的才好 。因为祭品不能不干净 , 不能不明来路 。也许只有如此 , 祖宗才会消受 , 才会高兴 , 才会庇护 。公鸡也要用一只 , 不能是黑或者白 , 必须是红冠红翎绿尾的才中意 。鱼要带鳞的鲫鱼 , 要鲜活 , 盛了水装在桶里养着 。这是必备的三牲 。还有馒头 , 过去要自家发了面蒸 , 火候却不易把握 , 不煊腾 , 或者开花 , 都不行 。现在倒省事 , 只需到馒头铺子里买 。
杀鸡宰鹅 , 拔毛烧烤 , 去鳞破肚……一路手忙脚乱地忙活 , 祭祖之外 , 就是除夕的年饭 。东北人最看重午餐 , 午餐是正席 , 几乎要使尽浑身解数 , 为的就是要展示一下过去一年的收成 , 用吃的方式盘点和总结各自的成果 , 也为新的一年醒神 , 提气 , 攒劲儿 。无鱼不成席 。第一道菜是家炖大鱼 , 这鱼一般都是四斤以上的鲤鱼或是更大的胖头 , 而且讲究些的 , 必须是活鱼 , 这里面取的是“大里余”、“活余”的谐音 , 寄寓着人们对新一年全部的希望 。东北人喜欢用大锅炖鱼 , 油里放盐 , 免得煎鱼时粘锅 , 破坏鱼的品相 。佐料是熟八角、干辣椒、桔皮、生姜、大葱、米醋和啤酒 , 啤酒只在炖胖头时加入 。锅里调大汤 , 灶里烧木柴 。“千炖豆腐 , 万炖鱼” 。在炖鱼的间歇 , 厨里开始准备“四凉四热” , 也就是皮冻、香肠、花生米、水晶肘子、压花猪头肉、心、肝、蹄、腱子和驴肉的拼盘 , 卤煮时用了中药调制的老汤 , 味道儿上几乎臻于完美 。虽说众口难调 , 也只须备一碗老抽蒜酱足以应对所有人的口味儿 。另外 , 凉菜里也不会少了蜇皮黄瓜金针菇 , 或捞或拌 , 全凭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