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印象( 三 )


到了石泉的那日下午,芬带我去了县城看夜景 。夜幕下泛着红光的“石泉十美”的字样,被一群人造星星灯所凸显 。在县城转悠时,我发现这个县城不怎么新,却有一个十分新潮的圆形天桥,面上铺着塑胶地板,就连我这高跟鞋也不可例外地转换成了静音状态 。
我询问起石泉的十美来,芬说立刻带我去“一美”——石泉老城看看 。我一听要去老街,甭提有多高兴了,紧随其后 。她给我讲老街不长,一公里多,据说历史上曾经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 。到了那里,我发现这里的老城,竟然还有正在居住的老房子:土木结构,门板、阁楼的影子还是清晰可见的 。就连老城门也保留得很完整,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脚下青石板街道、条形青石铺成的台阶,边缘已经有些残损,城门洞子上的一些荒草,更是说明了它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想象得到这个老城如同一位沾满了沧桑的老者,带着一身尘土而来 。如今,修复后的老街古朴幽静,沿街是统一建筑风格的青砖灰瓦、飞檐吊角的门面小楼,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的特点,与东西城门、禹王宫等古建筑相映交辉、浑然一体 。再往西走,可以见到雕花窗户、木板门、马头墙的那种建筑,我感到很是亲切,一方面和我家乡的特色建筑有些相像,另外更有那江南风格的雕花窗 。最关键的是,老县衙竟然还存在,这更像是见证历史的最有利的遗迹 。门口的鸣冤鼓安静地站在那里,我不由得击了鼓,可是并没惊动衙役,县衙的朱红大门依然紧闭着,将我心中那种在影视中形成的情景尘封了起来……旧城西门城门镌刻着“秀挹西江”四字,据说是嘉庆年间旧题,既然有历史成分,那就在此留影见证 。
次日清早,我们吃罢早饭便去了后柳水乡 。山间公路蜿蜒曲折,像一条条迂回的灰带子,盘旋在山底 。路的下面就是那幽绿幽绿的汉江,宛若一窝窝绿色的玛瑙汇集而成,祖母绿的味道很浓,那种厚重的感觉总在我的心头萦绕 。在距离县城十八公里的后柳镇,我见到了不同凡响的水乡,停泊在码头的船只干净清爽,静候游人 。蓝白色主调的大船,让我想起了“门泊东吴万里船”来 。穿一身旗袍的我,一定要在这水乡的古屋、码头留下身影 。
无独有偶,竟然在后柳买了一只葫芦丝 。芬见此状,特意给我拍了一张学吹葫芦丝的照片 。说实在的,我很自恋:旗袍女子吹葫芦丝,别有一番韵味 。在水乡看到了柳树、大船、码头、旧屋、古街……感受到了那种纯然的美,一种散落在民间的美 。古韵常留在水乡,游人移步在此,恍若到了曾经的那个朝代……
这还不够过瘾,我提议要去川楚故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熨斗古镇,同学自然要满足我的心愿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去了那里的燕翔洞,经过绕水的木板幽径,通过一座铁板桥,终于渡江成功,爬上六十六级石阶,来到了名声较大的燕翔洞 。据同学介绍:它系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距今已有5亿年历史,是西北乃至国内保护最完好、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被誉为西北第一洞 。步入洞内,钟乳石、石笋千姿百态,形成的如“黄土高原”、“春之花”、“秋之实”、“长白雪松”、“五彩流瀑”、“九寨风情”等景点达几十处之多 。洞中有水,洞顶倒挂钟乳石,钟乳石千奇百状悬天连地,有石筝、石柱、石钟 。地上湿漉漉的,感觉里面的温度要比外面低至两三度,燕子没见到,蝙蝠却在头顶盘旋 。洞中有洞,洞上叠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 。看起来还有些奇特的味道,遗憾的是目前只开发了1800米 。出了洞,直接抄小路走进了熨斗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