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是如何“守成”的( 二 )


因此,要解决腐败问题,就要与财政改革结合起来,摆脱祖制“不加赋”的桎梏,大幅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给官员加薪,把灰色收入变成白色收入 。
然而,嘉庆皇帝坚决反对财政改革 。
他害怕增加税收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
不但不加赋,甚至由于经常豁免灾荒地区的税收,嘉庆年间的税收比祖制还有所减少 。虽然人口增长了近一倍,但嘉庆十七年的田赋、盐课、杂赋收入,只有4004.4万两,同乾隆十八年相比,前后六十年间只增加6.3%,财政收入严重入不敷出 。
治理财政困难,嘉庆皇帝的方针是大力提倡节俭 。
可惜,这种做法,后来证明对解决财政困难作用不大 。
解决人口问题,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工商业 。可是嘉庆皇帝却毫不犹豫地掐断出现在他眼前的任何一根工商业之苗 。
其实,康雍乾时代,几任皇帝除了鼓励垦荒等传统型政策外,已经在东南沿海某些省份采取了一些富有近代性内涵的新政策 。
雍正年间,中国人口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是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两省 。为了解决百姓生计问题,雍正解除了南洋贸易之禁 。闽广等沿海省份华商前往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当时为荷兰统治)的贸易重新兴旺起来,从而解决了与外贸有关的那部分人口的生计 。同时,对南洋贸易又带动了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也吸纳了部分过剩人口 。
乾隆则在雍正的基础上,解除了广东的矿禁,让民间力量可以开采铜矿,以吸纳剩余人口 。广东解除矿禁标志着清代国家产业政策一次具有某种崭新意义的重大调整,其影响远远超出广东一省 。18世纪初期中国闽广地区在人口压力下最先出现的解除海禁和矿禁,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作农业社会的中国迎来工业文明的一抹熹微曙光 。
如果嘉庆能在雍正乾隆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这一抹曙光也许会演变成朝晖 。
然而,嘉庆帝是坚定的禁矿者,稳定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毫不动摇的 。
嘉庆四年四月十九日,皇帝下旨说,宛平县人潘世恩和汲县人苏廷禄,向地方官要求在直隶邢台等县开采银矿 。这个事可不可办?今天我表个态 。
皇帝说,开矿不是小事 。开矿需要聚集众人,经年累月 。以谋利之事,聚集游手之民,聚众闹事,势在必然 。即使是官方经营,也难以约束这么多人 。如果听任一二个老百姓,集众自行开采,更是非常危险 。
皇帝说,朕广开言路,不是要开言利之路 。国家经费自有来源,怎么可以穷搜山泽之利呢?
潘世恩、苏廷禄这两个人,以开矿为由,思谋其利,实属不安本分,俱令押送原籍地方,交地方官严行管束,不许出境闹事 。给事中明绳官员竟然把这样不合规矩的事上报给朝廷,明显是受了这两个人请托,希望事成之后,分肥利己,实在卑鄙,必须严加惩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