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阿里的那些朋友们的趣闻逸事

我在西藏阿里的那些朋友们的趣闻逸事
文章图片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阿里地区各级干部和职工不到一千人 。不管是汉族干部还是藏族干部(以下简称汉干或藏干),都是从外地来的,本地干部还来不及培养出来 。汉 干 少数来自东北、华北和江浙等地,大多数来自四川、陕西、甘肃几省 。
藏干则来自西藏东部地区或川、甘、青几省的藏族自治州 。这几百号来自山南海北的干部职工,又分散到地区、县、区开展工作 。在地区工作的物质条件好些,人员多,人际间的交往空间选择余地就较大 。县级机关则次之,但留守机关工作的人员也有三十来个,你来我住,也不会感到寂寞 。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阿里地区各级干部和职工不到一千人 。不管是汉族干部还是藏族干部(以下简称汉干或藏干),都是从外地来的,本地干部还来不及培养出来 。汉 干 少数来自东北、华北和江浙等地,大多数来自四川、陕西、甘肃几省 。
藏干则来自西藏东部地区或川、甘、青几省的藏族自治州 。这几百号来自山南海北的干部职工,又分散到地区、县、区开展工作 。在地区工作的物质条件好些,人员多,人际间的交往空间选择余地就较大 。县级机关则次之,但留守机关工作的人员也有三十来个,你来我住,也不会感到寂寞 。
我所在的革吉县,只有两对一起进藏的夫妻,其中之一就是何祥、杨菊仙夫妇 。他们来自陕西宝鸡市,何祥是县公安局干部,杨菊仙本来是小学教师,到阿里后无书可教,就只好改行干些行政方面的杂务 。何祥性格豪爽,有一股陕西人的“二桿子”劲;杨菊仙身材娇小,爱笑爱唱,要不要哼几句秦腔,挺有风趣 。几乎是每个星期天夫妇俩都要邀约我和梁建国,张建邦到他们住处改善伙食 。
杨菊仙是做面食的高手:一只羊腿,三两斤面粉,在她手下三下五除二地就变成了佳肴 。什么羊肉泡馍,羊肉水饺,麻食,攸面,胡辣汤,油茶……林林总总,香气四溢,食之忘我,谈之垂涎,放下碗筷,回味无穷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可口的美食了 。
【我在西藏阿里的那些朋友们的趣闻逸事】有一次我对她说,有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么,你的手艺又是怎样练成的?杨回答:这算什么手艺?这些平常的东西,我们陕西女子,从小就要学做,大一点自然就会了 。陕西女子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下厨房给全家人做面条,有些当婆婆的,故意刁难新媳妇,在面粉里渗了些玉米粉,玉米粉粘性差,做起来难度就大,但手巧的人还是照样能做出细长的面条的 。
我就半开玩笑地对她说:那你就给我介绍一个陕西姑娘吧 。她想了想说:恐怕困唯 。我们陕西人差不多都在家乡找对象,嫁给外地人她们是不愿意的 。陕西有句话叫做“陕西面条像腰带,陕西烙饼像锅盖,陕西娘娘不—对—外 。”她故意把“不对外”三字拖得长声吆吆的,使人发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