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处世潜规则:能沉默的时候,别多嘴( 二 )


言多必失,沉默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
三国时期的祢衡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 。可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怼天怼地,口无遮拦 。
与曹操初次见面,祢衡就将曹营的文臣武将骂了个遍:“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曹操一笑而过,给足了这个才子脸面,还给他封了个鼓吏的小官 。
过了几天,曹操在厅堂大宴宾客,祢衡再次作妖,击鼓骂唱曹操:“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
乱世枭雄曹孟德竟在公共场合被一个赤口毒舌的书生羞辱了!这一次,曹操对祢衡厌恶至极,渐生杀意 。
可还没等曹操动手,祢衡就因一再口出狂言,在26岁时被江夏军阀黄祖斩首,令人扼腕叹息 。
古往今来,祸从口出的又何止祢衡一个 。在日常生活中,因不当言论而招来祸患的人并不罕见,我们用三年学会说话,却用一生学习沉默 。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显得比较沉默 。凡事少说多做,三思而言,绝不信口胡言 。
智者无言,不动声色,却胸有成竹 。大辩若讷,默不作声,却稳操胜券 。
03
静水深流,沉默是一种修养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沉默是一种气度,也一种修养 。
有气度的人,不喜欢多说,沉默是一种含蓄的表达,也是一种温柔的倾诉 。
有修养的人,多沉默寡言,不逞口舌之快,不炫耀,不计较,不争辩 。于沉默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高贵 。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一个小乡村,通过多次科举,才进入翰林院 。初入官场的曾国藩,年轻气盛,经常掉书袋卖弄学识,这让同僚们异常反感 。
有一次,出席同僚的宴会,曾国藩酒后失言,调戏对方的小妾,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次日酒醒,他羞愧难当,特地登门道歉,对方却闭门不见 。从此之后,曾国藩痛定思痛,决定改掉多言的陋习 。
曾国藩强迫自己,每次说话前,必须思虑再三,避免将蠢话脱口而出 。他还定下一个规矩,每天睡前将当天的一言一行写下来,反省是否有不妥之处 。
日复一日,谨言慎言,曾国藩最终修炼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圣人 。
王小波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 。假如还想学的更多,那就继续一声不吭 。”
沉默不是懦弱无能,而是成熟后的恣意洒脱 。沉默不是与世无争,而是观照内心,拈花微笑 。
《礼记》有语:“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孔子教导我们:“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少言是一种低调淡定的气度,沉默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