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京南通四学校的考察报告如何写?( 五 )


四、南京金陵中学
10月17日下午考察了金陵中学 。学校的教学管理采用了学分制 , 突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参照美国等应用学分制较早的国家的管理方式 , 实施了绩点学分的课题研究 , 于2000年结题 , 实践证明效果较为理想 。学校共开设62门选修课 , 包括军训、学农、劳动等综合实践活动课 , 设立了普通话、书写、计算机、英语等等级考试 ,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每个学生都要有一项艺术、体育方面的爱好 , 由学校的体育组、音美组老师组成特长认定委员会 , 对学生的文体方面的特长进行认定 。
自2001年新课程方案颁布以来 ,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与之靠拢 , 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管理制度 , 把学分细分为合格学分、奖励学分和绩点学分等 。如某学生在某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一定层次的奖励 , 则该生的该学科可得绩点学分的满分 , 再如学生评标兵、评三好等必须具备合格学分达到一定要求的条件等等 。这样建立了多元的学分管理制度 ,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
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起步较早 , 先在教改实验班上展开实验 , 实验班不参加高考 , 借助于大学的力量 , 请大学老师讲课 , 曾经开过高等数学课、英语强化课、论文写作指导课等 。到1999年推广到了高一和高二年级 , 有了一些收获 , 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参与的人数较多 , 规模太大 , 教师人数少 , 指导工作跟不上 , 工作落不到实处 。同时教学管理上也有弊端:每周上一次课与学生交流课题 , 学生所选的课题尽管属于同学科的 , 但研究的方向不尽相同 , 当然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就不强 。另外 , 学生需要查资料 , 学校对进网吧玩游戏的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等 。于是在1999—2002年学校进入了调整和反思时期 , 把课题研究的周期由一年延长为两年 , 分为四个阶段——高一上是学习阶段 , 高一下是设计阶段 , 高二上是实施阶段 , 高二下为总结阶段 , 在学校内聘专职教师 , 负责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 各阶段均开设讲座——课程管理6讲 , STS课程7讲 , 研究方法的学习6讲等 , 其中包括分析以前学生的研究案例 ,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 以便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案 。
金陵中学面向全省招生 , 有一个省招班 , 两个实验班 , 针对2003年3+1+1的高考形式 , 采取了高三学生跑班形式上课 。英语科的教学选用了多个版本 , 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内尝试小范围的分层次教学 , 与竞赛衔接 , 与高考衔接 , 效果较好 。在高一的省招班和实验班内 , 允许数学、物理学科进度超前 , 其他学科原则上不超前 , 但根据需要可以适度超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