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最大的“书”》说课稿怎么写?( 三 )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说流程】
本课文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
一、导入,产生一种期待 。
《最大的“书”》,这个课题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 。读了课题,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我预设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最大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书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形成的?最大的“书”里究竟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根据这样的回答,我引导学生梳理问题,然后聚焦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1、最大的“书”是什么?
2、最大的“书”里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3、最大的“书”是怎么来的?
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而且这种根据课题猜想文本主要内容,是面对庞杂信息的现代人很重要的阅读品质 。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
二、初读,感知一个故事 。
记得有位专家曾说:在教学中,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 。此环节,我设计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 。
【语文《最大的“书”》说课稿怎么写?】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
第二次,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 。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
三、研读,感悟一个过程 。这里我将分三步,引领学生走进这本大“书”,探寻这本大“书”的神奇和奥秘 。
(一)比较表达,探究“书”是什么 。
抓住文中勘探员叔叔的一句话:“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我请学生将文中的语言和“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肯定能够感悟到文中的反问句比陈述句具有更强烈的感情和语气,从而对反问句有了一个更深切的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