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的说课稿怎么写?( 二 )


下边我来重点说说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引公式,激情引趣”;“算公式、运用已学知识计算”;“数形结合,理解公式”;“练公式,探索新知”和“巩固知识,进行计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引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老人非常喜欢孩子,孩子来玩时,老人都要拿糖果招待,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孩子一块糖,来n个孩子,就给n块糖,在此情景下,提出四个问题;
(1) 第一天有a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颗糖?
(2) 第二天有b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颗糖? (3) 第三天有a+b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颗糖? (4) 第三天拿到的糖果为什么要比第一二天的糖果多?
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问题如何解决?这就到了第二个阶段,算公式,运用已学的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得出本课的主要类容(a+b)2=a2+2ab+b2
为了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解释数的能力,并且为了进一步的理解公式,此时,我们引入了图形的概念,将两个图形画出来,让学生计算各个矩形的面积,来加深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并进一步的掌握,
“面积法”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后边伟大的勾股定理的产生就和“面积法”密不可分 。其实这种方法也正是代数恒等式思想的重要体现 。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方法对图形进行分割,把所得的结果在同组中交流,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屏幕上展示的为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思路的预案 。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我也期待着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随时出现新的思路,给我以惊喜 。
接着,我告诉学生:我们学的完全平方公式是一对双胞胎,还有一个是两数差的平方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由讨论,探究 a与b差的平方,为学生创设一个对前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迁移的机会 。
为什么还要探索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呢 。我们知道,两数差的平方虽然可以转化成和的平方,但在实际应用中,实践表明还是把它们分开来用更方便一些 。
至此,这节课推导出了两个公式,也就是完全平方公式 。此时我板书课题,通过“点题”来强化教学主线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公式,进入到本课的下一教学环节练公式,探索新知,首先师生共同来完成两道例题 。两个例题都是强调了对公式结构的把握 。通过两个例题的讲解再让学生自己练习,讲与练相结合,通过运用公式进行简便运算来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实用价值,
培养求简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