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孔君平看看手中的杨梅 , 再看看眼前这杨氏小儿 , 眼珠一转 , 他会想些什么呢?所以他才对杨氏子说:“这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果子 。”
这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 , 他也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所以他会对孔君平说:“我可没听说 , 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
通过人物心理补白 , 让学生大胆想象 , 充分表达 , 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在此训练的基础上 , 我“无中生有”地假设很多情境 , 如有李君平 , 梅君平来做客 , 杨氏之子又会如何作答?让学生学着杨氏之子去随机应变 , 在这样的情境对话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随机应变能力 。
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 , 课堂是学生的主场 。我们来看《杨氏之子》 , 整节课用时约45分钟 , 我在教学环节的时间设计上是十分合理的 , 先是导入新课 , 确定学习目标 , 用时5分钟 。我用简练的语言 , 将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进行完美整合 , 接着进入下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 用时15分钟 , 这期间我在各个小组和学生间巡视指导 , 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 。教师导学、全班交流用时15 分钟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用心倾听学生的汇报 , 并及时进行灵活调控 ,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做出恰当点评 。学生发言面广 , 积极性高 。检测预习用时5分钟 , 时间虽短 , 可是由于学生在我的引领下对文中生字早已预习 , 所以对我设计的练习能很快完成 。
整节课上 , 我用简洁明快 , 自然得体的过渡语 , 将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 如行云流水 , 天衣无缝 。从导课到结束语 , 都是在为学生服务 , 没有多余的、无用的环节 , 每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是一步一个脚印 , 既教会了学生学习古文的一些方法 , 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艺术;既重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 , 又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 还独具匠心地进行了学习文言文方法的引导 , 充分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
在小学高年纪学段学习少量文言文 , 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 铺开了一条通道 , 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 , 走近历史先贤 , 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 。我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处理也非常成功 。课的最后 , 与学生交流文本出处 , 并进行延伸阅读 。让学生带着好奇走进文本 , 带着对古人的尊敬走向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