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四 )


三、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有成就感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 。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现 。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更加应当去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指导他们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我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先让学生们算这样一道题:古时候,一个聪明的短工给地主干活,事先口头协议商定:每月工钱40元,每月30天算,按时取酬,结账兑现,分毫不能差误 。结果这个月他干了21天,账房给他27.99
元,而他不依,说账房先生算错了 。到底他该得到多少工钱?请同学们来帮他计算一下,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到台上展示他们的才能 。结果大多数同学的算式是:40÷30×21≈1.333×21≈27.99(元),而小东的列式是:40×21÷30=28(元)小文的列式是:40/30×21=28(元),我先不确定优劣,而是针对三种情况说解题思路,第一种情况是:先算出一天该得到多少工钱,再算21天一共得27.99(元);第二种情况是:他工作21天占一个月天数的21/30,然后求一个月工钱的21/30 。第三种情况是:40÷30是每天的工钱,把题改写成分数40÷30 =40/30,即每天工钱为40/30元,干了21天则是40/30×21=28元 。通过对比,显而易见后两者算法较优,不用算小数除法 。我分别给予肯定 。虽然算法不同,但思路都是正确的,从而得出结论是:凡是遇到除法里除不尽的用分数计算较简便,使学生们从心底里高兴,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
四、重视课堂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减负增效能否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广大教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无论教育体制和课程教材怎样改革,“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永远是其不变的主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人在课堂上常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提高效益 。有一次我在教学二年级“三位数的减法(退位减)”时,通过和学生学习二位数的减法,得出结论:第一,相同数位要对齐;第二,从个位减起;第三,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三种结论来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这种举一反三,依些类推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更
加懂得了两位数减法计算,而且学会用得出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就会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
另外,教师要经常反思:为什么反复讲学生还是不懂?这时,教师要保持耐心和明确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不一定一次能存进学生的大脑,知识需要有序再现 。除了自身的反思,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反思:为什么学懂了还做不了题?为什么会了还会出错?为什么同样的题错了还要错?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懂了不等于会,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需要练习;从“懂”到“会”到“准”需要“悟”,要多思考,举一反三;错题要更正,并学会找原因而不是借口 。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