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三 )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 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例如 ,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 , 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 , 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 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 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 , 生物教学不能再仅是传授知识 , 使学生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 , 更应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 。在生物学教学实践过程中 , 就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和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 利用学科特点来优化学生心理环境等方面 , 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 ,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 , 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 ,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 力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 ,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 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
1、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讲,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的心理教育是最有实效的 。因此,我们应找准生物学科的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教学互补,使心理教育的内容与生物教学的内容有机融合,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老师需要在课堂内寻找一些契机,在课堂中有效的启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品性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积极探索适合本班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去学习,积极鼓励学生去努力探索和创新 。要在课堂内建立一个“民主”的氛围,积极营造一些思维深度广及趣味性也十分强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于课堂,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自强心,让学生心中更有动力和欲望,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此外,不应该让学生只留在生物课堂上学习,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交流中,触动学生心底情感 。有一位学生这样和我说:“在上第一节生物课前,由于别的学科成绩不理想,也就使我对生物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没想到第一节课这么有趣,我想好好学习生物 。希望老师能够给我帮助,也希望同老师能够交朋友” 。学习对老师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善于利用—切机会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一句口头表扬,—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都可能会为其提供学习动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