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论文怎么写?( 七 )


史例二:1771年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 。
结论: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 。
史例三:1864年萨克斯“叶片半遮光―碘蒸汽”实验 。
结论:光合作用可能产生淀粉,并需要光 。
史例四:1880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 。
结论: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
史例五: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
在光合作用科学发现史的教学过程中,用光合作用反应总式的规范书写来贯穿于上述5个史例,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还有助于学生记住史例,并且从史例中得出结论,使得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任何科学结论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坚韧的科学探索精神 。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潜心研究了八年,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环球考察活动,最终出版《物种起源》一书 。逾越重重障碍,最后获得巨大成就,这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经历 。更有甚者,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才产生了一项科学发明 。
进行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强的信念,更需要修正自我,推翻原有理论的勇气 。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之前是忠实于“神创论”的,但在经过了环球航考察,并认真比较和分析了世界各地的物种之后,打破了固有思想的禁锢,以坚强的意志确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
科学史的介绍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 。
巴甫洛夫说过:“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的坦诚 。
二、将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尽管生物科学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生物科学史不可能成为教材的主线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取相关生物学史料,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达到教育启发学生的目的 。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科学史例 。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所以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整理才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其主题和关键事件,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