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怎么写?( 二 )


第三、儿童自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 。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掌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
2、转变教师角色 。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维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生长 。教师充沛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规范第三局部“内容规范”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协助儿童展开活动 。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教师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