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一百岁感言》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八 )


我喜欢她读她的作品,也羡慕她和钱钟书的爱情,更敬佩她对待人生的态度 。回顾杨绛先生的个人生涯中,她与钱钟书既有过在国难当头惶惶不可度日的艰难岁月,也有过“文革”中被作为“资产阶级学者”揪出来批斗的刻骨铭心的经历 。或许杨绛先生这一生最值得自豪的便是她与钱先生的爱,那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是她和钱钟书相濡以沫厚重的深情,是他们精神上心灵相通,生活中悉心呵护 。是这爱支撑了她,是这爱让她甘心付出,因为她知道自己最爱什么,最想要什么 。在心爱的女儿、挚爱的先生相继离世以后,杨绛先生的痛楚可想而知 。三河里的寓依旧是水泥地、白墙,家具简陋,而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钟书手稿集》 。整理完《钱钟书手稿集》,杨绛先生为满足女儿遗愿,又以她的视角写出了《我们仨》……她把自己和钱钟书的稿费和著作权都交给清华大学托管,2001年成立“好读书”奖学金,资助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的学生 。12年来,这笔奖学金已经累积到近1000万元 。
从名门闺秀到文学大家,杨绛先生经历无数世事变迁,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依然保持从容恬然,低调温和,淡泊名利 。

杨绛《一百岁感言》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一张简朴的木桌,摆一卷微微泛黄的的书籍,伴一杯素盏在侧,上方回旋着的袅袅白雾,沉淀出岁月的厚重感 。我,已许久没有此番闲情雅致,在灿美的阳光下,捧一本书籍潸然泪下 。我吮吸着这淡淡的书香,从那微晕的墨色中,隐约扬起一场我与书的邂逅,我与杨绛先生的邂逅,我与《一百岁感言》的邂逅 。那便是一场场逾越灵魂深处的精彩 。
她,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是人们眼中“最美的百岁老人”;她,是我眼中不愠不怒、不卑不亢的传奇女子 。丈夫早逝,她又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但即使一个踽踽独行在冗长的时光中,她也只独自整理尘封的旧忆,于光阴的荒芜中淡然,于她的世纪优雅一生 。
2011年,她一百岁,已独自在光阴中行走了许久,然后,她停了下来,嘴角挂着慈祥淡然的微笑,用微微颤抖的手执起笔,写下《一百岁感言》 。她一百岁了,似乎已走到人生的尽头,这一生,她将自己的唯一一场大戏——人生导演得淋漓尽致,用自己最喜欢的姿态走过漫长岁月,似水流年 。优雅着,走过一生 。
她的文字衰而不伤,怨而不怒,安静得难以表达的优伤渗透入字里行间 。对我而言,这一行行字迹,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洗心涤虑,悦情悦性,让我能品味这世事的不易,那份处事时难得的豁达与安然 。这本书在曾经的我最坚难时给了我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