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师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第三:在解释乘法分配律意义方面不清楚 , 几种理解方法过于着急地解释给学生 , 导致学生听得的'迷迷糊糊 。在这方面 , 我应该更加清晰地理清自己的思路 , 该怎样循序渐进的向学生解释这种运算方法的意义 。如先理解在题意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 再脱离情境观察数的特点 , 先算的谁和谁的积又算谁和谁的积 , 最后再怎样 , 自然而然 , 学生会发现有共同的数 , 进而引导理解30个45加上20个45等于50个45 。
总之乘法分配律确实并不是很好理解 , 再加上老师不太能抓住重点 , 虽然课前我一再给她讲这地方那地方如何引导和如何讲 , 但是她还是被学生给带偏了 , 讲解的不透彻 , 再加上不会维持学生听课 , 所以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 。事后我又讲了练习课加以巩固 , 但是先入为主 , 并且也不像例题讲的那么详细 , 还是有几个孩子比较糊涂 。所以单元测试中乘法分配律出错最多 。

乘法分配律教师教学反思如何写?


乘法分配律是第三章的教学难点也是重点 ,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 。我是从学生的生活问题入手 ,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买奶茶展开 。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知识 , 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 。通过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 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入生活问题 , 激趣探究
在教学中 , 我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 ,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 ,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首先我创设情景 , 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 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条件 ,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 从而发现(4+2)×25=4×25+2×25这个等式 。然后请学生观察 , 这个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 , 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再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 , 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同时利用情景 , 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 , 为后来“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二、提供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
我要求学生观察得到的两个等式 , 提出“你有什么发现?” 。此时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已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感知 , 我马上要求学生模仿等式 , 自己再写几个类似的等式 。使学生自己的模仿中 , 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 , 形成比较“模糊”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