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怎么写?( 七 )


第二节弹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 , 而应该落到实处 , 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 。
一般情况下 ,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 , 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 , 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 , 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 ,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 。分类的标准不同 , 分类结果也就不同 , 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 , 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 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 关注学生的体验 。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 , 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 , 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 , 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 , 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 。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 , 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 , 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 。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 , 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 。
主要缺点: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 , 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 , 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 , 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 , 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 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
第三节重力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 , 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 , 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 , 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 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 , 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