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羚羊木雕》教案怎么写?( 六 )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主持人概括后,进一步引导同学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
(播放“情节示意图”并讲解)
分角色朗读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
大屏幕投影:
评价标准:重音 语气 语速……
角色:妈妈 故事叙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十分严厉
妈妈的语气:咄咄逼人 坚定
孩子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一动不动
孩子的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哭着喊了起来
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 。其他同学当评委 。
学生评价时,主持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 。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 。(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主持人小结: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 。“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四、探究 合作
大屏幕投影: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展示个性 。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 。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 。
五、结束语
主持人总结:《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 。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 。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 。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
(课后播放歌曲《朋友》,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下课)
六、布置作业
【教学自评】
自评指标 自评等级
A B C D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学生达成度高 。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