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怎么写?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中段前,中心小学很多校长要来听一节我的语文公开课,我不由的紧张起来 。
为了上好这堂课,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从教法,从对课文的理解到课件的设计上都花了很大功夫,自我感觉颇好,但上完后却觉得这是自己公开课中最吃力、最糟糕的一堂课,很是沮丧 。起初,有些责怪学生的不配合,可静下心来细细分析,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激情不够 。以往上课,我在充分备战之余,总有些许紧张,会不断地思考每一教学环节,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让自己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课堂上总是情绪饱满,饱含激情地去讲解课文,并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引导他们理解课文 。而这一次,似乎盲目自信了些 。因为自认为准备工作做得较好,没有过多地设想各种突发状态,思想上不够重视 。由于这是一篇写景文章,那种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与感受,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课堂气氛不热烈 。我本人也因不够紧张,没有把自己完全放入文本中,加上又曾经试上过,而显得缺乏激情,就更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反过来学生的情绪又再次对我造成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气氛就愈发显得沉闷了 。看来,教师的激情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也是一堂课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
二、课件成了绊脚石 。一直以来都强调,让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即课件为辅 。虽然本课课件由于四处搜集资料,精心制作,应该对课堂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但由于教学中,没有完全沉浸到文本中,始终在牵挂该用哪个课件了,反而对教学起到了牵绊作用,使教学显得不流畅 。学生在欣赏精美图片时,没能与文本很好结合,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件的出现便显得不够自然,作用不大 。
三、学生只是配合的角色。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农村的学生,很少见这么大的场面,胆子很小,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很拘谨,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课后,学生坦言无论在自学还是回答问题时,都担心出错,不敢放手去做 。这一责任还应由教师承担 。教师应设想到环境的改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影响,在眼保健操后,做好气氛调控工作再上课 。课上发现学生情绪不对,应及时调整 。但由于我自身的大意,忽视了这一现象,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 。
这堂课的失败,无疑给我敲响了一面警钟: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每堂课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永远不能自以为是 。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