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师说》教案怎么写?

高一语文《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 。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 。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车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因此二人影响巨大,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字词疏通
2、内容梳理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那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
明确: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
与结尾“余嘉……”呼应 。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