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师说》教案怎么写?( 四 )


三、四段,归纳文言要点
1、结合课本翻译重点字词
圣人无常师(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
2、归纳重要的文言知识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本段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
3、思考探索
①第三段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
②作者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活动一】
小组分工、合作归纳本文重要的文言词句 。
三、积累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①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辍耕之垄上
②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④指出下列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不拘于时,学于余 。
【活动二】
同学们利用工具书进行归纳整理 。
四、探讨研究:
探究1: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当今的士大夫之族,不愿意向老师学习,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使得他们自己变得愚昧,不明智,甚至才能都比不上一般的人,即文章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文章对他们有讽刺和批判的意味;
二、写这篇文章送给少年李蟠,因为他喜欢学习古文,精通古文,而且能够向老师虚心请教,所以写这篇文章来鼓励他继续学习古文,即文章说的“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易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其实韩愈也是借此提倡当今的学者要向李蟠学习 。
探究2:韩愈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从中可看出他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韩愈写作本文是提倡学者要向老师学习,恢复从师学习的风尚 。从中可以见到韩愈有一种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
探究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主要用了三组正反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