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七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 四 )


4、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呢?
明确: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
5、包拯严以律己,对后世子孙同样充满了希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
明确: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三、分析
1、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
本文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文章开篇先介绍人物姓名、籍贯等 。第二步,以人物生平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 。第三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评价人物,本文最后一段从人物的性格,为人处事,生活简朴作风以及遗训四个方面总结了上文 。因而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 。文章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 。
2、本文结构特点 。
先分说后总说,先记叙,后议论 。
3、本文以事写人
审盗割牛舌案——表现包拯机智,断案如神 。
任职于端州——表现包拯廉洁奉公 。
使契丹——表现人物立场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
任开封府——历明吏制、广开言听 。
四、小结
本文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包拯青天这个人物,告诉我们为官清正廉洁,才能造福一方百姓,造福于国家 。
五、作业
在封建社会,类似包拯的清官还有哪一些,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材料〗以海瑞为例,他生于明朝衰弊之际,一直以“天下治安”为念 。为淳安知县时,他“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及任职朝廷,他更不顾身家性命,指斥时弊:“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 。他逆批龙鳞,对皇帝说:“吏贪官横,民不聊生”,“陛下之误多矣” 。连皇帝也赞叹道:“此人可方比干” 。
清康熙朝以清官辈出著称,这与当时朝廷和士人推崇理学、崇尚清节的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像人称“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对康熙帝说,自己之清廉来自家教,“臣父在日,常训臣以廉谨报效朝廷 。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 。故其在官,“不以妻子自随 。斋用丝粟以上,皆运致于家 。循分自尽,而人皆信之” 。这可以说是“赔本”做官之典范 。著名清官于成龙,出仕时即表示“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终其一生,摒绝馈送,“凡在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 。所属人员并戚友,一介不取” 。康熙帝称其“服官敦廉隅,抗志贵孤洁”,为“理学之真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初实行的是低俸禄制度,官僚待遇非常菲薄,要做清官,就意味着要过清贫的生活,于成龙官至总督,每天还以青菜为食,致有“于青菜”之名 。陆陇其虽为知县,仍“与妻同驾小舟,惟有图书数卷,其妻织机一张而已” 。对这些官僚来说,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境界,是无法承受这种艰苦生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