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山雨》教案如何写?( 七 )


其次,以第二次与第一次走险路相对比 。巴果茨基说“不必走”,而列宁仍旧坚持要走那条小路 。第二次是列宁先走,巴果茨基跟在后面,列宁在最险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过去 。说明列宁比第一次走险路更无所畏惧,意志更坚定了 。
解释说明画龙点睛 。
课文结尾是列宁对巴果茨基问题的解释,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列宁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害怕它”,但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要“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进一步突出了革命领袖列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的革命意志 。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危险小路的事,表现了列宁自觉地磨炼自己意志的可贵品质 。
教学设计示例
14.登山
教学目标:
一、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
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今天要介绍一篇好文章给你们,想了解吗?(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
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1.指导朗读 。注重表扬、激励,激发朗读兴趣 。(这一次读,要比初读课文时读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
2.生谈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
3.鼓励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
①指名上台表演 。
②让表演的学生评价刚才的表演情况 。
(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内涵 。)
4.质疑: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列宁下山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他第一次走与第二次走有什么不同?课文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列宁说的那两句话该怎样理解?)
5.教师归纳学生的疑难问题 。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登山的经过(走险路),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坚强品质 。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呢?
2.列宁下山时为什么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第二次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3.“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 。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