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如何写?( 二 )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交流不同之 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 想到底该怎么读 。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注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境的意思 。)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诉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 。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穷和尚告诉富和尚 说 。)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 。“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 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凭着、依靠的意思 。整句话大概意思:你凭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 。(“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 。整句大概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 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
刚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 ,然后指名交流 。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 。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 的故事梗概 。】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注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 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可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准确断句 。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
3.师生一起说故事 。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
好基础 。】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味原因 。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