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案格式怎么样?( 三 )


通过读文和想象 , 能由词到画 , 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诗词比较 , 引进课题
1 , 课件出示柳宗元的《江雪》与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比较二者的区别 , 引入词的概念 , 初步了解词的特点 。2 , 板书课题 , 读课题《渔歌子》 , 注意“子”的读音 , 因为这是词牌名 , 应读第三声 。
二、初读课文 , 字字落实
1、请学生自由朗读本首词三遍 , 要求:读第一遍时 , 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 , 做到字字落实;读第三遍时 , 能把词的韵味读出来就更好了 。
2、指导读好“塞 , 鳜鱼 , 箬笠 , 蓑衣”的字音 。
3、理解“箬笠 , 蓑衣”的意思 , 教与学生识字辨义的方法 。
4、反馈读况 。请几名同学读文 , 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字字落实了 。
5、流利地 , 字正腔圆的齐读本词 。
6、在生读的基础上 , 师范读 , 指导学生读出《渔歌子》的节奏 。
三、走进文本 , 想象画面 。
师:有人说诗词能够传递一个人的情感 , 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 , 其实 , 诗词在很多时候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画面 。那么张志和的这首词中呈现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画面呢?也就是说: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来 。
1、学生边读边找景物 。
2、交流汇报 。
3、伴随着音乐师读词 , 学生想象画面:看到什么 , 听到什么 , 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 这些景物的颜色、姿态是怎样的 。
4、先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 , 再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 ,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四、深入文本 , 体会写法
师:刚才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 , 青箬笠 , 绿蓑衣 , 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 , 老师相信你们透过这个背影能想象出渔夫的神情 。
1、学生想象渔夫的神情 。(悠然自乐)
2、体会渔夫的心情 。(愉快、兴奋)
3、与《江雪》比较 , 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
4、学生交流为什么渔夫“斜风细雨不须归”
5、引入张志和的生平 , 进一步理解“不须归”含义 。
五、课堂小结 , 升华情感 。
1、回顾本节课所学 , 总结学习方法 。
2、在配乐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