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12)


由的与老师、同学交谈 。
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 比如如何用心的看待欣赏一篇文章 , 如何接受自己之前没有接触和了解的事物 , 如何乐观的生活 。在这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学的美 , 她优雅、含蓄、美好不失真实 。人的成长 , 阅历的积累对于人生的思考理解也是对更多东西认识、理解、认同的基础 。很多感受的共鸣 , 不同思想的碰撞才是作品的成功 。
但在这个课堂我体悟最深得还是一定要多读书 , 多积累知识 , 扩展自己的思维 , 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 , 厚积薄发才有机可谈啊 , 并且与别人交流起来才会很自如 。丘吉尔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 , 在整整二十分钟里 , 他只讲了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丘吉尔用他穷极一生的学习经验告诉人们 , 学习的路上应该坚持到底永远不要放弃 。学习语文 , 也是这样的 , 我们应该多读好书 , 名著等等书籍 , 虽然会有一定的枯燥 , 但是我们如果深深的读进去了 , 就会体会到她里面的内涵 , 我们一定不要放弃语文的学习 , 因为她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道理 , 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如何与其他人更好的交流 。
大学语文的学习 , 是知识积累的平台 , 是经验收集的去处 , 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良好地方 , 它带我们走进了真正的文学的天地 , 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交流 。篇五: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专题八:辞意风韵俱佳的《西厢记》与元代杂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八 , 使我认识到了元剧的发展和内容 , 以及崔莺莺与张生的悲剧恋情 , 都让我深受感染和思考 。元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 ,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 , 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 , 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 , 科范三部分组成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 有严格的格律 , 是元杂剧的主体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对白和独白 。元杂剧以唱为主 , 说白是宾 , 所以称为宾白 。科范则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 。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两类 。其中正末为男主角 , 正旦为女主角 。末 , 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 , 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 。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 , 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等 。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 , 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 , 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 , 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杂剧的繁荣 , 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 , 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 。城市的快速发展 , 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 产生了娱乐活动的需求 。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 。《西厢记》最早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 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 , 终被抛弃的悲剧故事 , 故事中的张生是个骗取了莺莺的爱情 , 却又另娶高门的轻薄书生 , 莺莺则是个饮恨吞声的悲剧形象 。在这篇小说的结尾 , 元稹污蔑莺莺为“不妖其身 , 必妖于人”的“尤物” , 而把张生抛弃莺莺 , “始乱之 , 终弃之”的卑污行为美化成是“善补过”的明智之举 。这篇小说在描写男女爱情上虽时有情致 , 但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 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偏见 , 通篇充满了男尊女卑、女人是祸水的思想 。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得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 , 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 , 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 , 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 , 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 , 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 。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大团圆给大众一个交代 。而我却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尾 , 我觉的过于通俗化 , 所以有时我会去看一些国外的经典电视及作品 , 我觉得他们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 , 我觉的这样才让作品更有意义 , 才会促使人们去回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结尾 , 所以我不怎么喜欢看韩剧结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团圆 。看了结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 , 你是否觉得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是否太过于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经典爱情的必要情节于一身 , 就一见钟情而言 , 现在科学家研究机率很低 , 况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户 , 所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开始就有点梦幻般的感觉 。后来又经历了社会的考验 , 为心爱的女子于权贵做斗争 , 可谓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壮举 , 验证了爱情史盲目的 。在后来来自父母的阻扰 , 就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有爱情还不行没面包我的女儿会受苦的 , 于是一介书生张生为爱情上京赶考 , 得到上天眷顾荣归故里娶了崔莺莺 , 这好似现代大多数人的爱情观鲜花于面包不可兼的 , 就会放弃爱情 , 但是张生做到了鲜花面包都要 , 即使高中也没有抛弃崔莺莺这也很不容易 , 现在很多人都在爆发后抛弃自己的发妻 , 我觉的《西厢记》中的这一点我比较喜欢 。在剧本里 , 老夫人出面的场合并不多 , 但她的势力笼罩着全剧 , 压制着莺莺、张生以及红娘 , 在矛盾冲突中处于支配者的地位 。她虽然道貌岸然 , 却背信弃义 , 口是心非 , 为了维护门第与礼教 , 竟置女儿的爱情与幸福于不顾 , 严酷地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 从而激起了莺莺的强烈反抗 , 和张生、红娘一起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西厢记》正是通过这一对矛盾冲突 , 通过崔、张两人勇敢追求自由幸福并最终获得美满婚姻的描述 , 表达了反对礼教及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 。王实甫在剧中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观 , 肯定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渴望 , 肯定了情性的不可遏制及它的正当性 。《西厢记》的成功 , 不仅在于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行动 , 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 。剧中的女主人公莺莺是我国戏曲中较早地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 。作为宰相之女 , 她早已被父母许给母亲的侄子郑恒为妻 , 只待服丧期满就将完婚 。但是 , 为了追求爱情 , 为了婚姻自主 , 她一步步地战胜了自己头脑中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母亲严厉的管教 , 置门第、富贵、功名于不顾 , 主动地爱上了一个穷秀才 。她只倾慕张生的容貌、才气、志诚与见义勇为的品格 。她认为只要有情人终成眷属 , 远远要比状元及第美好:“但得一个并头莲 , 强似状元及第” 。莺莺的爱情 , 并没有同功名富贵、夫荣妻贵等思想观念纠缠在一起 , 保持着纯洁的一面 。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 , 环境的约束 , 封建礼教的教养 , 对她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她的青春觉醒 , 在行动上经历了不断追求和动摇的曲折过程 。她既是情不自禁地向爱情走去 , 但又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 , 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作假” 。崔莺莺在爱情中的“作假” , 说明社会环境、封建势力对她有巨大压力;也说明崔莺莺追求婚姻自主与所受的封建教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最后说明莺莺也背着封建社会女子的因袭重担 。从崔莺莺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 , 个人是很难冲破大众普遍所持有的观念的 。这一段爱情流传至今 , 可能是因为它留给了人们对心中美好爱情一方净土吧!所以一直被后人推崇 , 但是这样的纯净的爱情在此时物质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还剩多少 , 让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回答吧!社会认知是什么样的 , 人们行为便会怎样 。生活在现代的青年们是幸福的 , 我们可以爱自己想爱的人 。然而有利必有弊 , 现在的人对爱情过于轻率了 , 人们不再相信这世上有忠贞不二的爱情了 , 认为那只是美好的童话而矣 。现在像崔莺莺一样被人抛弃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 , 而她们倒是比崔莺莺更想得开 , 因为这太普遍了 。所以她们可以很快的再找到新的情人 , 因此上爱情便也就贬值了 。若长此以往 , 恐怕以后再想看到纯真的爱情 , 也真的只能在书里找了 。这才是真的可悲可叹啊!所以说 , 真正的爱情是值得我们去赞颂和讴歌的 。